曾經在酒行裏選酒的人,都明白面對滿目琳瑯,不知如何下手之苦。撇除酒價因不合理稅制而偏高的因素,選酒真是很難的,因為選擇太多了。
即使你非常專一,只鍾情波爾多的列級酒莊,對着左岸那六十家酒莊,你也會有不知該買一瓶靚次伯,還是一瓶拉斐之歎。單要在拉圖(Latour)和拉斐(Lafite)之間選擇也是不容易的。我們還未考慮年份呢!
最理想的當然是魚與熊掌兼得,但這卻往往不實際。如果買酒的時候,能把各瓶酒打開來一一品嘗,那就一定可以更易作出決定。因為試過就知自己喜歡不喜歡那酒的香味了。當然,酒打開來就報銷,一般酒行是不讓客人試酒的,有一些會選一兩款來推廣,供客人品嘗。但很多人都不敢「佔便宜」,恐怕試完不買人情說不過去。
在新世界的產酒區,酒廠大多設有酒窖零售部,讓客人先試後買,也可試完不買,費用是象徵式的幾元美金左右。
香港不是產酒區,一般人要試多幾款酒機會不多,一些外國的葡萄商會偶爾舉辦試酒會,但卻只試某國某區出品。事實上,不親自品嘗是不能相信現在全世界都釀出了極高水準的酒,科技進步加上市場擴大,資金充裕,所有酒莊都在努力提高品質。一些名莊更向外地擴張,例如拉斐、茂同都在世界各地造酒,茂同先行一步,但近年拉斐卻更為積極,在智利、阿根廷都釀出了帶着拉斐典雅風格的酒,如LeDix(智利)、Caro(阿根廷),堪稱世界頂級水平佳釀。不過,如果不試過,你可能認為它太貴了!買酒難,是像這樣的酒,還有很多!
我安排了一次全港規模最大的試酒會,30家入口商參加,11月26日在跑馬地馬場賽馬博物館旁舉行,我會游說入口商開一些好酒供品賞,屆時我也會和大家交流試酒經驗,希望把買酒變成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