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布殊訪華前夕,國際貨幣基金(IMF)昨發布,在7月21日中國宣布人民幣滙率改革前,於7月8日完成有關建議中國實施滙率改革的工作人員第4號報告,8月1日提交。IMF雖認同中國滙改的做法,但認為中國必須讓滙率更具彈性,而不單是一次性升值的補充資料。而美國財長及副財長則繼續發表言論,向中國施壓。
【本報訊】德國《金融時報》則引述消息指出,七大工業國(G7)部份歐洲成員,反對美國利用IMF向北京進一步施壓,原因是擔心這樣做會損害IMF的名譽。G7財長及央行總裁將於下月2至3日在倫敦開會,討論美國要求IMF在對待中國外滙政策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G7下月初開會討論
IMF執行長雷托昨日稱,該會並沒有就如何管理滙率機制,受到中國邀請作特別顧問,現階段亦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在操縱其貨幣,但他敦促中國在控制的浮動滙率機制下用盡其貨幣彈性。
美元兌人民幣滙價在11月15日創出滙改以來新高8.0831元後反復回落,但在布殊今天訪華前夕再度呈強,基準滙價昨再升至8.0832元,美國財長斯諾前晚對中國無加快滙改表示失望,美副財長基米特亦透過德國商務向中國施壓,指美國希望看到中國更快地使用以市場為主導的滙率機制。
為免破壞兩國領導人會晤氣氛,及爭取布殊訪華之行取得成果,美國參議院於16日推遲一項有關就人民幣滙率提出制裁措施的重要提案。
被問到中國在滙率改革方面是否太慢,雷托只表示,IMF堅持中國要盡量利用其貨幣彈性;明顯地,中國的滙率可以較目前更加市場化,然而,IMF不會低估中國政府增加內部消費的能力。
人行指當局願聽意見
對於IMF的年度磋商報告,人民銀行昨日零晨回應指出,滙改是一個漸進完善的過程,隨着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入、經濟的發展和市場作用的增強,人民幣滙率會更加靈敏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和更富彈性,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願意聽取各方善意的意見和建議。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和廣北表示,現時人民幣滙率在有管理下浮動,機制正常運作。他強調,只要在良好機制下,人民幣滙率可按市場供求釐定,而不是因政治壓力而調整,而人民幣有關機制正在完成和建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