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普選是「百年大計」

香港普選是「百年大計」

古德明

十月十九日,曾蔭權政府公布香港政制改革方案,據所謂循序漸進普選行政長官原則,把選舉委員由八百人增加到一千六百人。這一千六百人任命方式語焉不詳機關處處,保證絕大多數由政府控制。曾蔭權說是向普選邁進了一大步。
從現在開始,香港民主每五年遞增八百人,這樣一大步一大步邁進,一百年後,具選舉資格的市民將達一萬六千,進度對曾蔭權來說應該很理想了。今天香港有七、八百萬人。
戰國時,宋國徵收關市之稅,國民不滿,孟子主張廢除。宋大夫戴盈之答應先減稅率,第二年才取消徵稅:「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孟子說既知不當就應馬上廢除:「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孟子還打了個比喻:某甲天天偷鄰里的雞,有人批評他說:「是(這)非君子之道。」某甲答應改過,說將由每天偷一隻減為每月偷一隻:「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孟子.滕文公下》)攘雞者和戴盈之的循序漸進改革方式,無非一年為期,但孟子不以為然,後世更引以為笑。
現在,中共《香港基本法》訂明香港政制以普選立法會和行政長官為「最終目標」,但這目標甚麼時候實現,中共一九八四開始談,談到今天二○○五年還是不着邊際。你比較一下孟子、曾蔭權對宋國朝廷和中共當局的評論,就會知道君子小人的分別。
根據中文大學民意調查,香港市民百分之六十五主張制訂普選日期。只是他們不知道這已經犯了法。十一月一日中共英文《中國日報》發表了《爭取時間表違反法律》長文,闡釋中共律法。曾蔭權更告訴香港市民要耐心:「美國獨立之後,婦女要等一百年才有投票權。」他沒有說的是,美國獨立之後,奴隸制度也延續了將近一百年。曾蔭權一定認為這些都值得學習。

曾蔭權強調,普選問題上他們不是要拖。他十一月十二日發表《香港家書》說:「假如要拖,我怎會成立策略發展委員會,親自主持政制發展討論?」他果然屨及劍及,十一月十五日公布策略發展委員會名單。負責商議政制的成員之中,反對制訂普選時間表者佔五分之四。
春秋時,宋宣公見弟弟賢德,臨終傳位給他,是為穆公。後來穆公病危,群臣準備擁立他兒子,但穆公不答應,決定把王位還給宣公兒子與夷:「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他把兒子遣送鄭國,傳位與夷。這是古人的信義,沒有基本法訂明,卻著於《左傳》,傳於千古。至於中共的信義,今天固然見於《香港基本法》,將來也一定記於我國春秋。同時還應記載一位七十八歲老人的報紙廣告:「告訴我,我會看見普選的一天嗎?」他由一九八四年開始等待,當時不過五十七歲。
現在胡錦濤給了這位癡心老人一個答案。○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他接見曾蔭權,說「希望香港各界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解釋和決定的基礎上,從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的大局出發,理性探討,穩步扎實有序,凝聚共識,為最終達至《基本法》規定的為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實行普選創造條件」。長長一段話其實甚麼都沒有說,就像長長的循序漸進遊戲到頭來立法會普選也空,行政長官普選也空。惟一不空的是中共一黨專政,是中華兒女一代一代等候民主等白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