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港交所成代罪羔羊<br>周文耀指證監執法不力

累港交所成代罪羔羊
周文耀指證監執法不力

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周文耀罕有地開腔,不點名指證監會執法不力,當出現上市公司醜聞,港交所便成為被指摘的「代罪羔羊」。他強調無意批評證監會,但呼籲證監若有需要,應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他又指保薦人過份短視,對加強監管的建議往往採取反對態度,但這只會保護害群之馬,最終損害整體市場利益。

【本報訊】英國《金融時報》昨日在內版顯著位置刊登周文耀專訪,題為「香港市場監管軟弱」。引述周氏指本港證券市場監管環境薄弱,執法過於寬鬆。
周文耀表示,每當有上市公司出問題,或者有市場參與者涉及失當行為,負責檢視日常市場運作的港交所,往往成為「代罪羔羊」,但他認為,問題根源是當局對投資銀行及證券經紀,缺乏強而有力的監管執法,「我認為香港在執法方面太過寬鬆」。

保薦人短視反對監管

據了解,政府高層亦與周文耀持類近看法,其中最為人詬病的例子,是協助歐亞農業上市的工商東亞融資,今年初證監與其和解,工商東亞只付款3000萬元了事。政府認為這可能給予市場錯誤訊息,以為用錢可以免除責任,避免受到制裁。

歐亞出事只罰款了事

港交所昨日傍晚發表聲明,並無否認有關報道內容,但強調現時並無明顯需要改革現行的監管法規,但違規個案,應該透過更強而有力的執法加以處理。
報道引述證監會表示,不認為證監執法軟弱。本報昨日再向證監查詢,發言人對報道及港交所聲明沒有進一步的回應。
另外,周文耀又批評中介機構抗拒當局加強監管,是過於短視。「每當想加強監管,市場中介人便說:『監管實在太多。』」他說:「投資銀行應該了解,最終這會對他們有好處,否則只會保護害群之馬。」

黑名單制度不了了之

引發加強監管保薦人的建議,是由於歐亞農業出事,被揭發涉嫌造假帳令公司成功上市。報道指03年監管機構擬引入較嚴厲的措施,包括黑名單制度,以及要求保薦人,在招股書中承諾內容真確無誤。
不過,建議遭14家國際大行加上中小型保薦人公司反對,最後該兩項措施被擱置,保薦人日後只需向港交所私下提交聲明,確認已做足規定的盡職審查工作,但此舉會令投資者較難直接向保薦人索償。
雙方出現矛盾,最明顯是03年就上市審批權的爭論,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原擬將港交所的上市審批及監管權轉交證監,但在港交所反對下作罷;改將部份上市規則寫入法例,交證監執法,但雙方又就範圍現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