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貝南克會否蕭規曹隨?

恆昇錢談:貝南克會否蕭規曹隨?

乍聽之下,貝南克似是年輕流行歌手的名字,但三個月後,貝氏就會掌管美國聯邦儲備局,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貝南克將會接替格林斯潘出任聯儲局主席一職,而即將於明年1月31日卸任的格林斯潘乃當今世上最著名的中央銀行家,在位18年,任期之長,實屬前所未見。

儘管前任主席伏爾克(PaulVolcker)多番努力打擊通脹,但當格老於1987年8月份出掌聯儲局時,美國經濟仍飽受通脹困擾,結果,格老的政策一直專注於控制通脹風險。時至今日,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僅為2%,未及1987年4.1%的一半,但貝南克將要面對連串經濟問題,包括迭創新高的經常帳赤字、不斷上升的消費者負債水平,以及價格已高不可攀的房屋市場等。因此,金融市場人士均關注新主席的上任,會否預告聯儲局的政策將產生巨變,而出現這種揣測是毫不出奇的。
格老在多方面都甚具革命性,譬如在運用貨幣政策方面,便與多位前任主席截然不同。

格老任內 股債樓齊鳴

在面對危機時,他果斷地大幅減息來應變,例如在1987年的全球股災,以及11年後長期資本管理基金倒閉時,他便大舉注入資金於金融體系,防止經濟崩潰。
不過,上述行動亦間接助長了資產價格上升。自格老上任以來,股票和債券的平均實質回報按年計分別達到7%和6.2%,實質房屋價格則每年平均上升2%。在其他聯邦儲備局主席的任內,就從未出現過三大資產類別經通脹調整後同時錄得升幅的情況。然而,有批評把這些升幅形容為「資產泡沫」,更認為這是造成目前經濟失衡的部份原因。例如樓價上升鼓勵業主將物業轉按,以套取現金消費,做法便令進口需求大增,亦促使經常帳赤字惡化,消費者負債上升。
倘若貝南克選擇處理這些失衡情況,美國經濟將可能要承受痛楚,當中以債台高築消費者所受影響尤甚。不過,貝南克早前的言論並沒有顯示他有採取行動的意向;相反,貝南克並不視房屋市場為泡沫,並認為經常帳赤字的惡化,是全球儲蓄過剩的結果,並非美國人揮霍過度。
貝南克乃哈佛大學畢業生,是一個備受推崇的學者。他以往曾透露過設立目標通脹的主張。儘管這並非聯儲局明文規定的政策,但過去的做法顯示,聯儲局其實一直有跟隨着一個通脹目標行事,而這種情況在貝南克任內亦理應不會改變。這些因素均顯示貝南克將會沿用格老的路向,雖則或會略有差異。

新官上任 加息成慣例

舉例說,隨着格老近年幾乎被神化的身份,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另外11名委員投票時和格老唱反調的情況愈來愈罕見。事實上,自1994年以來,格老所主持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當中,決定獲一致通過的比例高達77%。相反,伏爾克任內的會議則有多達七成出現投票不一致的情況。由於貝南克似乎未能像格老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中那樣舉足輕重,這將令決策過程更為民主。
貝南克是一名經濟學家,他的信念是貨幣政策的推行若要成功,鑄造金融市場的預期及行為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市場需要最及時的資訊,才能夠運作暢順,因此,他極可能提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決策過程透明度必須加強的主張。
過往除了1970至1978年間的伯恩斯(ArthurBurns)之外,所有新上任的聯儲局主席在首次會議上都有作出加息決定,而在貝南克上任前,預料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會在下月開會時仍會再調高25基點至4.25厘,倘若貝南克依循過往模式,那麼下月的加息決定將不會如部份經濟學家之前所預期般是今次周期下最後一次加息。

減息時機 掌握須準確

雖然如此,貝南克亦可以用經濟增長仍然高於平均趨勢,及工資通脹可能開始加劇為理由,提出進一步加息。貝南克並不希望破壞低至只有2%的核心通脹率,同時亦希望建立對打擊通脹絕不手軟的信譽,因此,他寧可審慎行事,在明年進一步加息,縱使加息幅度可能超出經濟所需。
聯邦基金目標利率若首次減息,或會刺激股市和債市,引來進一步放寬銀根的揣測,因此減息時機必須拿捏準確,才能夠防範小型資產泡沫。在這情況下,貝南克必然會小心翼翼,不會讓目前的加息周期在時機未成熟下過早結束,以免金融市場偏離軌道,令其孕育中的反通脹信譽付諸東流。
JohnJay業務發展董事
本文乃作者的觀點及意見,故未必反映恆昇的內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