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突然決定破格舉辦紀念胡耀邦九十歲冥壽的活動,而不是按慣例在一百周年時舉行,難免讓人在猜測他藉打「胡耀邦牌」、繼承「團派」龍頭地位以鞏固權力的動機之際,也聯想到趙紫陽和「六四」的平反問題,更期望他回歸民本路線、引導中國走上民主之路。
胡耀邦在一九八一年出任中共中央主席(翌年取消主席制,胡改任中央總書記)後,在禮賓名單上躍居首位,但黨政軍的真正話事人仍是排名第二的鄧小平。鄧小平多次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但由始至終是乾打雷、不下雨;胡耀邦對政制改革的論述不多,但對民主理念的闡釋和實踐,始終遠勝鄧小平等領導人。
胡耀邦主政 中共最寬厚
一九七九年一月,胡耀邦出席詩歌創作座談話時就大談民主。他說:「民主問題對我們來說是一門學問,我們要好好學習。我們要平等地交換意見,不要以長官意志為轉移。」被迫辭職後,胡耀邦重返湖南與鄉親談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時,亦激動地表示:「中國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學,這四個字,我們為之奮鬥了幾十年,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現在還需要繼續努力。」
能夠以如此謙虛的心懷對待民主和科學的中共領導人,甚為罕見,這也許是胡耀邦主政七年成為中共政治上最「寬鬆、寬厚、寬容」時期的主要原因。
反觀胡錦濤執掌黨政軍大權以來的表現,他打壓公共知識分子、鎮壓上訪維權人士、抗拒民主政制,與其上任伊始提出的「新三民主義」(「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背道而馳。說穿了,他撿的是民本的幌子,自以為能為民作主,其實是欺騙、蒙蔽民意,丟棄的正是民本、民主。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