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蒙古大草原的蒙牛和伊利,一直鬥得難分難解。近年,後起之秀的蒙牛成功藉神舟五號突圍而出。原乳牛業老大伊利亦不甘示弱,終於爭贏蒙牛,奪得○八年北京奧運會的贊助權。據悉,要成為奧運贊助商,最低門檻為一億三千萬人民幣。然而,這場贊助權的爭奪戰,卻掀起兩大集團的新一輪罵戰。
蒙牛斥「出術」毀約
伊利總裁助理張劍秋形容競爭過程「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感覺」。但有份參與競投的蒙牛卻向媒體披露伊利「出術」毀約而取得贊助權。
蒙牛發表的聲明稱,十月初,兩家企業分別向北京奧組委遞交標書,並進入審核程序,但幾十萬奶農間接向呼和浩特市政府反映,指兩公司在競投過程中花錢太多,勢將增加農民負擔。有關部門於是建議兩家企業均退出競投活動。兩家企業約定共同退出,結果是蒙牛履約,伊利卻成為奧運會的贊助商。
對於蒙牛的說法,伊利方面予以否認,並稱集團講誠信;而呼和浩特市政府也表示沒有這回事。
伊利與蒙牛競爭已久,九九年蒙牛成立時,全國排名一千一百一十六位,伊利已經是中國乳品業巨頭。短短五年間,蒙牛透過利用伊利及神舟五號的名氣,成功建立品牌;○四年,蒙牛已取代伊利,成為全國乳品業一哥。伊利此次成功取得奧運贊助權,有助進軍國際。
第一財經日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