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午市忽然發力,作為近期盲目好友,並不覺得特別興奮,日韓股市早已一飛沖天,國企指數亦不差,恒指再不濟,亦遲早要趕上升市潮流。上升空間視乎中移動(941)及滙控(005)的勁度,以及市場甚麼時候解除對地產股的戒備,不過挑戰15000應該問題不大。
港股有些起色,但金銀再創新高,這一行愈來愈難做,炒商品期貨才是潮人玩意,股市已有愈來愈out的感覺。雖然大家也知道筆者自己涉及範圍甚廣,但對一般散戶而言,將較多的資本放在股票之上,少數用作投機,這樣的組合才比較合適。
不錯股市欠缺商品市場的明顯趨勢,搵食機會較少,可是炒賣商品期貨須要密切注視市場的動態,是頗為困身的玩意,如果不能夠付出時間,不能盡用槓桿效應的話,實際上回報不會太高。
炒賣期貨似打獵
股票相對上比較易,長線而言,爆發力可以相當驚人。一間公司賺錢方法主要可以分兩種模式,資源控制和提供增值服務。嚴格而言,一般公司都是兩者兼備,只不過是兩者的比例各有不同。提供增值服務去賺錢,是做生意或者買股票可以帶來超級回報的主因,而這個關乎人的因素,正是其他資產類別,例如債券外滙或者商品期貨等等所欠缺的。
提供增值服務,所享受的槓桿效應可以相當大,服務本身成本不高,價值卻是由市場決定,而不是由成本決定,所以不少小本經營的生意,可以令生意人起家發達。炒賣其他金融工具不錯是潮流,卻沒有了這種力足長線發達的槓桿效應,對一般時間不多或者不願冒太大風險的散戶而言,買股票既省時,又有可能命中大茶飯。
炒賣其他金融工具,是類似打獵,既冒生命危險,又要頻頻出動營生。不借孖展去買股票,則和耕種雷同,是望天打卦,但收成可能超乎想像。筆者自己是兩者並行,對一般人而言,應該將資產較大部份買股票,而不是趕潮流炒期貨。不錯商品是大牛市,不妨回顧歷史,商品股票同樣有牛熊周期,最後令被動投資者發達的,卻主要是股票。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滙控(005)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