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公布9月份外資流入買美國資產總額高達1181億(美元,下同),若減去美資投進外國資產的162億,仍錄得淨流入1019億的單月紀錄數字,當中有511億投向商債(8月是402億),43億買聯邦債券,入市購美股的資金由8月的34億大幅增加至246億,數額僅次於2000年2月科網狂潮錄得的277億,反映「美國製造」之金融資產極具吸引。
9月份流進資金接近因貿易流失的660億赤字之1倍,格老日前對之(經常帳赤字)嗤之以鼻,又豈無道理?本欄也剛於前日再強調,論經濟增長捨美其誰,何懼填補不了因赤字流失的美元缺口?豈料當晚便彈出個「神奇」數字,巧合如斯,又怎不令冠一開心至掩住半邊嘴笑?
此外,美國上月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0.2%,增幅是6個月以來最細,然核心CPI卻加快至0.2%,按年升2.1%,反映通脹仍甚溫和,聯儲局是繼續加息,還是快將減慢甚或停止步伐,縱使眾說紛紜,相信忠實讀者知曉筆者立場,在此不再喋喋。不過若看10年期聯邦債券孳息又返回4.5厘之下,可有啟示?
美國仍是投資樂土
至於美元升勢似欲罷不能,有人問究竟是政府特赦令美元回歸力量驅使,抑或預期息差還會擴闊,甚或全球真無投資樂土、捨美其誰?
全部都是,但筆者必須補充的,是油價如果無止境地上升,將扼殺全球經濟增長之餘,最終必誘發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到時後患無窮,在各方經過細心衡量利害、得失後,答案是:油價落、美元上、經濟好,何樂不為?還有便是,股神想做埋滙怪,資深的金融人士,還記得當年馮景禧染指地產,以及此地無銀三百両的「太陽基金」之教訓嗎?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