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示威的暴力教人聞之色變,即將來港參與反世貿活動的南韓民主勞動黨成員張景鎬額前有一道傷痕,他說是被警方弄成,「那個年代,沒死掉已很幸運。」自八六年唸大學時已參加示威活動的他解釋,八十年代為對抗前總統全斗煥的專政和暴力鎮壓,引致不少示威者以激進方式表達立場,「那個年代,不參加學運是不正常的,我覺得這種表達手法不可說是錯,但也知道不是特別好。」
由喊口號、燒標語到爆衝突,再重整隊型反攻,南韓示威者總是進退有據,組織之嚴密不亞於紀律部隊。張景鎬透露,他們會先敲定示威的激烈程度,最輕微是和平示威,進一步是木棍對打,最激烈是向警察投擲汽油彈。
最激烈或投擲汽油彈
下一步正是制訂應付警察鎮壓的策略,如用甚麼武器、被驅散後在哪裏集合等,「通常每次也計劃好三數個再集合地點」,再逐層透過地方成員向會員宣傳。他指出,農村內的基層組織者是示威群眾的核心,負責向農民宣傳、教育,告訴他們行動細節,動員力最強。
張表示,遇警察攔路多會爆發衝突,農民不怕警方的警棍,會用木棍還擊;如決定激烈抗爭,會投擲碎石,甚至汽油彈。警察遇到汽油彈,就會以「自備」的石頭還擊,「警察通常會分幾排,第一排拿盾牌、警棍做攻擊,後面兩三排擲石頭,這是警隊不容許的,但警察也不會承認他們有用過石頭。」張景鎬說,示威者跟警察無仇無怨,雙方的底線是不會弄出人命,南韓警民埋身肉搏時不會襲擊對方頭部。
記者:雷子樂南韓釜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