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討論是否舉行官式活動紀念已故中共總書記胡耀邦(「老胡」)誕辰九十周年,雖然九名常委中,有四人反對(傳媒稱,黃菊、李長春、羅幹提出「紀念胡耀邦,六四怎麼辦?」、溫家寶則提出「趙紫陽怎麼辦?」),但在胡錦濤(「小胡」)堅持下,中共最高層最後同意舉辦紀念活動,但紀念規格和規模不斷縮小,由兩千人減至三百人,甚至連胡錦濤也缺席,顯示黨內阻力愈來愈大。
從一九八二年上台到一九八七年下台,胡耀邦擔任了五年總書記。由於他作風開明、思想開放,極孚民望,卻被保守派指摘反自由化不力,中箭下馬,在八九年含冤而逝,引發民間自發的大規模悼念,也因而觸發八九民運。
報知遇之恩
中共當局十多年來,一直對這位被他們稱之為「長期擔任黨的重要職務的卓越領導人」,採取迴避態度,既不批判、也不肯定,把胡耀邦「透明化」,理由就是為了社會穩定。胡錦濤此時,為甚麼要頂住巨大壓力紀念胡耀邦呢?如果沒有政治上的利益,以及個人感情,相信他絕對不會開罪保守派,觸及這個「燙手山芋」!
「小胡」和「老胡」的背景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出身於共青團,曾在最貧困的西部地區任省委書記,主持中央黨校,擔任共青團和中共的最高領導人。事實上,「小胡」走出貧瘠的甘肅到北京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開始在仕途上一帆風順時,正是「老胡」權力處於巔峯之際。共青團是胡耀邦的勢力範圍,若非得到「老胡」欣賞,「小胡」絕不可能成為共青團的新領袖。所以,「老胡」對「小胡」至少有知遇之恩,現在胡錦濤權位漸穩,趁機會報恩,也是人之常情。
鞏固現勢力
當然,胡錦濤在此事上也有政治得益。胡耀邦是共青團「精神領袖」,「團派」之所以能夠成派,就是當年「老胡」任總書記時,提攜了大批共青團系統的年輕幹部,讓他們成為各級黨政領導的準接班人。雖然「團派」在「六四」後一度受挫,但經十多年蟄伏,其實力現已可跟江澤民的「上海幫(江派)」分庭抗禮。
胡錦濤是胡耀邦之後的「團派」領袖,承繼了胡耀邦的政治資源,除了政治體制改革,「小胡」在很多方面的想法,也是師承「老胡」,甚至有人說,他的親民表現、到各地視察的安排等,都有「老胡」的影子。如果胡耀邦獲得平反,意味着其嫡傳弟子胡錦濤今天推行的「以人為本」政策,兼具歷史和現實的意義。
欲洗脫污名
現在,「團派」人馬正準備進佔中南海的權力中樞,黨內權力鬥爭愈來愈激烈,外界和他們的對手都會用放大鏡瞄準他們:「老胡」是團派的祖師爺,如果祖師爺在黨內背負罵名,其嫡傳子弟的胡錦濤等人,又怎會是甚麼好貨色呢?因此,趁胡耀邦誕辰九十年,胡錦濤為其「祖師爺」正名,為「團派」洗脫污名,正本清源,此其時也。
事實上,很多已故中共領導人的紀念活動,也是由其生前的派別或系統倡議和組織的。而在中共歷史中,為自己「祖師爺」平反及紀念的例子俯拾皆是。鄧小平文革後第三次復出,權位穩固後,於八○年即為「老拍檔」、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平反,舉行大型追悼會,肯定劉在文革前的經濟路線,順道為其改革開放的政策鳴鑼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