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盆菜宴 - 陶傑

露天盆菜宴 - 陶傑

「策發會」名單公布,人頭湧湧,比當初計劃的一百人多了五十餘名,有如新界盆菜宴,燈光火猛,碗盤交錯,場面盛大,熱鬧喧嘩,充滿小農社會的一片生機。
然而人越多,越說明問題。有如生育,「優生」的原則,是優秀物種,定必有一個天然機制,自我控制繁殖數目,例如,熊貓為甚麼珍貴?因為熊貓發情稀罕,交配不易,生殖困難。貓狗為甚麼普及?因為雜交隨時,可以一胎生五六隻小崽,因此在大陸,豬肉價格廉宜,欲食熊貓肉,則非不搭通人事關係外加三生修來的福氣不可。
曾蔭權爵士是聰明人,且看行政會議新增的八壯士人選:夏佳理、李業廣、梁智鴻、張炳良等,千挑萬揀,盡是前殖民地高等華人精英之選,故深獲好評,被許為人才內閣,外加一個劍橋的律政司新秀,中環味濃,這才是曾蔭權爵士真心所屬的優生管理人才,是為「熊貓班底」。

然而所謂「策發會」呢?但見浮誇口水一族充斥,親中「愛國」人士蕪雜,其中有許多是前董時期的假大空蚊型舊電池,泛民主派則七八子,聊作點綴。這樣的「班底」,一股北角新光戲院陳年冷氣槽的懷舊氣息,撲鼻而來,以中華民族一盤散沙的天性,再加政見迥異,利益衝突,「策發會」確實是一個「口水會」,口水者,因為聚吃盆菜,特色是人人伸筷子爭往盆底撈燒肉,筷端唾沫交雜,因無公筷之設,雖然容易傳播肝炎,但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為了抗衡美國的漢堡包霸權全球化,此一東方小農節慶之飲食習俗,實有保留而發揚的必要。
因此,「小行政會議」的八壯士是中環的,「策發會」是北角的;「小行政會議」是城市,「策發會」是農村;「小行政會議」是鵝肝、魚子醬和紅酒,「策發會」則是髮菜、冬菇、紅燒肥豬肉加孖蒸。香港既是一個「國際都會」,同時也是「華南沿海的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香港之所以為美食天堂,其可愛之處,就是既有意大利名廚的Toscana,也有豬皮牛雜的大牌檔,莊諧並重,貴Cheap相宜,住在香港之所以幸福,就是消費者真的有很多選擇。
因此,在「策發會」名單公布之前,有的人氣急敗壞地打聽自己的芳名是否在名單上,而「策發會」名單公布之後,又有一些人額手稱慶地大呼僥倖,原來「自己冇份」。果然治國如烹小鮮,治港則偶爾要玩盆菜,曾蔭權成為「政治家」朝三暮四,九淺一深,盡得烹調藝術之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