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若想住得身體健康,未必一定要住在花草圍繞、空氣清新的豪華別墅;原來選擇樓層較高、向南方的樓宇單位,已可達到目的,因為這些單位的住客因病求診的次數會較其他單位的住客為少。理工大學的研究顯示,市民的健康與住所方向及樓層高度有關,若在樓宇大堂加裝窗門,為低層單位安裝獨立排水喉管,更可減少傳染病爆發的風險。 記者:馮永堅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與香港建造業研究學會因應前年在港爆發的沙士疫情,就樓宇設計與市民健康,以及預防傳染病關係進行為期一年研究。研究人員選擇了黃大仙及將軍澳兩個未入伙的私人屋苑,研究窗門及喉管設計對傳播疾病的關係。此外,又在理大護理學系協助下,研究人員翻查葵青區二千名居民過去七年的病歷紀錄,以了解居住環境對他們健康的影響。
研究發現,住在中高層、向南及遠離馬路的單位的住客,過往七年求診次數,較住在低層、鄰近馬路的住客為少。同時,樓宇各層及電梯大堂因欠缺窗門,形成各層不通風,病菌及病毒有可能在樓層積聚,增加爆發傳染病的風險。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陳漢雲昨在記者會上稱,高層、向南及遠離馬路的單位空氣較清新、噪音較少,所以住客健康較佳;他們求診次數較少外,患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及受到馬路噪音造成的壓力也較少。
促強制低層裝獨立排水喉
近日天氣轉涼,市民或會關上窗門保暖,但陳漢雲提醒市民切勿關上所有窗門,否則單位內會積聚二氧化碳及從石屎釋出的可致癌物質「氡」,危害健康。
理大研究過兩個空置屋苑後又發現,低層單位的排水喉管有倒流情況,擔心若出現如沙士及禽流感時,住客會因此出現大規模感染。陳漢雲建議政府立法強制發展商為低層單位安裝獨立排水喉管,以防爆發傳染病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