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度訪港的索拉奇藝坊(CirqueduSoleil),共有11個劇目,其中6個作環球巡迴表演(包括曾來港的Saltimbanco、Allegria和今次的Quidam),另外4個長駐在拉斯維加斯,1個在佛羅里達的迪士尼世界。
奇藝坊去年生意額達5.5億美元,是全球化下的另一商業神話。雖然劇目有故事作背景,但演出完全以動作、色彩、音樂及舞台表達,完全沒有對白,往世界各地表演都毋須改變內容遷就本地文化,連劇名都用上拉丁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吉卜賽文甚至自創文字(Dralion,即Dragon加Lion)。
雅俗共賞賣得高價
另一個全球化的象徵,是把世界各地的傳統雜技成功融合和包裝。筆者剛在香港欣賞過的Quidam,和年前在佛羅里達迪士尼世界看過的LaNouba,其中最掀起高潮的段落都是一種類似中國「扯鈴」的表演(Diabolo或稱中國搖搖),分別由4名華裔小女孩擔崗。讀者可能到國內旅行看過類似項目,最大的感覺是舞台、服飾及配樂設計都十分土裏土氣。同樣的扯鈴到了奇藝坊手上,全場的觀眾都被小女孩的神乎其技加上表演美感徹底俘虜。奇藝坊一個新劇耗資2000萬美元及超過2年設計,就是要表演做到高檔次,不只是普通雜技,而是極具藝術美感卻又雅俗共賞的文化表演。
「雅俗共賞」本身也是重要的商業賣點。同樣是商業電影,向心上人提議看史匹堡就比起看王晶有內涵得多(看王家衛則要冒上齊齊入睡的風險)。同理,奇藝坊提供的是具藝術水平的表演,也有能力收取「藝術水平」的門票價錢,但實際上是合家歡的消費選擇(筆者對它的小丑表演印象深刻),令到成年人可把小朋友帶往賭城的行為合理化。 www.30SGroup.org
王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