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顧明均先生的怒吼

挑戰顧明均先生的怒吼

李司政 香港大學中文系三年級

顧明均先生:

先生在十一月十六日於各大報章刊登七百多字的公開信,真金白銀,字字千金;學生不「財」,只好投稿賭賭運氣,以四錢應千金。
先生問:「沒有法治,哪有民主?」問題問得好,但「法治」跟「民主」的位置好像錯放了,猶如鞋子「穿在」頭頂一樣。問題應是:「沒有民主,哪有真正的法治?」記得人大釋法嗎?香港終審法院對居港權的決定,可以由人大再詮釋;因為要趕及特首補選而放棄本港司法程序,要求人大釋法的事,歷歷可見。我想問,這是真正的法治嗎?

何不信自己?

如果特首真的向香港人負責,當日曾特首會支持人大就任期釋法嗎?
民主沒錯是需要法治,但法治更要民主來支撐。
先生說,要是匆匆普選,「選上某些自稱民主派議員只顧空談民主……實非市民之福」。
我說,為何某些人一提及普選,就會認為民主派議員會必然當上特首?
為何香港市民一定會選出庸碌的人?
十一月十三日A45電台的「名嘴開咪夜」,有來自瑞士的聽眾打電話問同一個問題:「即使特首普選,民主派又有誰能擔此大旗?」與其相信連續兩次支持董伯伯的所謂八百位港人「代表」,為何我們不相信自己的眼光呢?

無政治人才?

先生說普選日期不可定,是因為「未有客觀條件存在」,條件包括「未知何時何日始能培養出有氣質之政治家」。如果說現在無政治人才,所以不可實行普選,這推論更是荒謬絕倫,sometimesnaive。
香港無政治人才,較合理的結論是不是應輸入外地人才,例如京官,來出任香港特首呢?
如此又可繼續推論,如要說到一流的政治家,英國不更是人才輩出嗎?那麼我們香港幹嗎回歸?「港人治港」有何用?

根本沒有誠意

如先生說香港無政治人才,那麼董伯伯曾爵士是甚麼?為何他們又可當特首?如果他們是人才,那麼為何你又認為普選必然會將他們淘汰,而民主派會當選?
先生說曾蔭權是中央「選拔」,不就是承認了所謂的「選委會」只是橡皮圖章嗎?稍微增加人數,有用嗎?
我不支持此方案,不是因為對抗,不是因為反共。我反對,是因為方案沒有時間表。這裏不說「應由政府爭取人民信任,而不是人民爭取政府信任」的政治倫理問題。我就承認中央有話事權,我們得仰其鼻息的現實。現在香港人就像求婚一樣求他。他答應婚事,但不說婚期。理由是條件未成熟。問它有計劃去讓條件齊備嗎?問它大約何時才結婚?他不語。
凡此種種,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一點誠意都沒有。根本沒有誠意,接受此方案作甚?

民意非重點?

雖然先生你在信中沒有明言,但我想補充一點:香港政改,沒錯中央也有份,但不更應是香港人的事嗎?香港人的願望十分清楚:○三年五十萬人上街要求○七、○八雙普選,最近調查顯示七成市民要求不遲於二○一二雙普選。
為何在今次政改討論中,香港人民主訴求的聲音變得不是重點,而重點反而是中央喜歡、接納這個方案?
為何未說到港人願望能否實現,就要先考慮中央喜不喜歡?
當中央跟香港人意願有距離時,我們就得讓步?
如果自○三年以來的訴求他聽不到,我不介意在十二月四日再說一次:「我要普選!」

也有良知的香港學生
李司政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