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高台灣牽制中國

抬高台灣牽制中國

喬治布殊讚台灣,敦促中國開放政治自由,把他推動民主外交的大旗,跟抬高台灣以牽制日漸強大的中國的戰略考慮,來一個一石二鳥,觸動中國政府兩大敏感神經。

布殊不敢令台獨亢奮

在克林頓時期,美國對華實施交往政策,盡力將中國融入國際體系。現在中美關係是另一回事,一方面中國已成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要靠中國斡旋解決北韓核武問題,另方面中美有貿易摩擦,中國強大亦挑戰了美國在亞洲區的影響力,構成一張複雜的圖畫。
喬治布殊連任後高舉民主外交旗幟,由中東蔓延至中亞以至東亞,令對華關係增添變數。中國若民主化,美國樂見中國成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共同經營者」;中國不民主,就會視為威脅,要圍堵抑制,台灣在這棋局中,扮演了重要牽制角色。
美國一直視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是遏制中國戰略鏈最重要一環。台灣近年已發展可攻擊大陸東南沿岸的巡航導彈和中短程導彈,再經喬治布殊一讚,國際地位更被抬高,可維持兩岸分隔箝制中國現況。問題是他如何平衡,不令台獨派太亢奮冒進,引致擦槍走火。
喬治布殊上周接受鳳凰衞視專訪時被問到,他視中國為威脅、夥伴、競爭對手還是機遇,他說「這些不同形容詞,表達出一種複雜關係」。他周六訪問中國時,國家主席胡錦濤必想知道,他視中國是友還是敵。
本報記者/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