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星期天(上) - 鄧達智

古典星期天(上) - 鄧達智

工作像性慾般欲斷難斷,中了這道邪,沒有人會感到厭或倦,生活所有出發點全皆由此而生。難得一個星期天,睡至中午,全無罪惡感,臉上的酒腫退了,精神也爽利了,讓自己開小差推翻本來所有日程計劃,將門關上,將窗全開,挑幾張久已未得閒聞心愛唱片,攤在竹管大沙發上抱着大咕𠱸,腦袋留空只餘音律;要選生活Luxury之最,這樣一趟周日午後最迷人。
聽歌聽得很雜,從南音到粵曲,從王菲憶蓮到Twins,從陳昇到玉置浩二,從JoniMitchell到李娜,從二泉映月到CanoninD。聽歌與做人同樣不願限下太多規條,好與壞視乎情況,高與低在於角度;太工整太合別人眼緣也真累。

VictoriadeLosAngeles唱着PieJesu,猶似天外傳音,她提醒了我很多年前某個午飯時間,到公司工廠大廈下一層另一部門的設計同事房間走了一轉,他正在抽大麻,自己從來不中這道,衰仔設備齊全,大麻做的Muffin當Lunch,給我送上一塊,不知輕重,吃完當午餐。回到自己工作室,戴上Walkman,聽着EMI灌錄,AndreCluytens指揮的Faure作品安魂曲“Requiem”。聽至第三段Sanctus那段天使合唱,配合大麻發作,控制不了地儍笑,笑至第四段,VictoriadeLosAngeles唱的PieJesu;老闆隔窗看我奇怪,開門問究竟,才將自己從天堂拉回人間。
初聽Faure的Requiem是大學校園復活節音樂節目,即時買下唱片,第一張是黑膠。聽Walkman用的是錄音帶,八十年代在巴黎買的仍然是同一版本EMI的更生版。如今在CD機上傳來則是年前在HMV買的再更生版,1998年製作,距1963年的初版幾乎是半世紀前的事。唱片架上亦有EmileNaoumoff前衞鋼琴版,那是另一種聽法。
在韓國電影出現不下三、五、七次,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是JohannPachelbel作品,“CanoninD”。在Earl'sCourt的OldBromptonRoad留下最多倫敦日子回憶的咖啡廳——Troubadour,空間流灑的音樂以古典為唯一選擇。那夜聽見了,愛上了,次天下課回到NottingHill二手唱片店,買下黑膠,周末回格林尼治重複聽了一百轉。回到香港,早期的FashionShow,1988年用了GeorgeWinston“December”的鋼琴版本,Show後,嘉賓包括山本耀司,ChantalThomas與初識的章小慧各自訂了系列內的變奏棉襖。我想那份驚喜並非來自衣服的設計,而是伴場的音律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