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舉辦的毅行者籌款活動,今年踏入第25屆,超過一千支行山隊,籌得約2千萬的善款。回顧1986年,毅行者由原為考驗英軍耐力的活動,首次開放給公眾人士參加,當時一百支隊伍,籌得約20萬元。作為一個慈善籌款活動,100倍的善款增長,確實令人鼓舞。而從市場學角度來看,這絕對是一個體育產業的奇迹。
品牌的成功歸納為以下三點,一、毅行者近年挾着市民普遍對健康與運動意識的提升,成功由小眾活動轉型為城中「勁潮」話題;二、持續傳播簡單、清晰的品牌定位──挑戰毅力、扶助貧窮,奠定認知基礎;三、畢生難忘的用戶經驗(UserExperience),成為口耳相傳式傳播(WordofMouth)的最大誘因。(身為8屆參加者,筆者也曾游說超過20人參賽。)
垂直延伸拓展商機
「毅行者」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品牌,其實已經走進國際市場。除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隊伍外,樂施會已經將毅行者推廣到澳洲、紐西蘭與英國。「一隊四人,不分晝夜,48小時內為貧窮走完100公里。」──現在,在世界上不同角落都會有行山愛好者,朝着此同一目標進發。面對每年供不應求的名額,樂施會實應考慮在國內行山聖地,如雲南、桂林,增加賽事;或像龍舟賽般,附加一天作國際與專業隊伍比賽,順道推廣香港旅遊。
垂直性的品牌延伸,可以考慮加強毅行者設計商品的開發(料毅行者冬青膏應該最受歡迎)、建立紀念館、組織「毅行會」或公司培訓等,相信各大企業都會樂意採納協同性的合作模式。
不過,筆者最希望看到是一個少年或親子版的毅行者,除了讓下一代多體會「運動嗎啡」的好處、扶貧助人的使命感外,培養「堅毅不屈、團結互助」的精神,不就是香港人應該世代相傳下去的品牌特質嗎?
www.30SGroup.org
魏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