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紀:如何與中央打交道

新君王紀:如何與中央打交道

蔡子強

過去一個星期,曾蔭權、主教、政改等,統統要讓路,被傳媒暫時擱在一旁,大家的焦點都集中在久違了的彭定康身上。一時間,全城鼎沸,從肥彭的大眼袋、食「蛋撻」、以至他那些文采斐然、艱澀難明的英文中,一起緬懷一個逝去了的美好年代。
肥彭來港之主要目的是推銷他的新著《NotQuitetheDiplomat》,說起這本書,講來講去似乎都是「唐家璇的差勁笑話」、「金正日的髮型」、其他領導人的是是非非等皮毛gimmicks,但我相信書內一定有更深刻的東西,對香港人更有啟發。
究竟應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肥彭說竅門是:「鼓勵中國負責任行事」。「把它當作一個負責任的夥伴般看待,引導它進入多邊關係,以及發展中的國際社會的規矩和條約當中。這就是我們在處理中國加入世貿時的做法。」

反對圍堵做法

所以肥彭反對美國鷹派一直倡議的「圍堵」做法,相反,他贊成engagement(勉強可譯作「循循善誘」)的做法。用更簡單的字眼解釋,不錯,北京今天仍是一個毫不民主的政權,但它也不是過往那個動輒訴諸武力鎮壓,面目猙獰的暴君;相反,為了加入「全球化」下的國際新社會,它正努力學習由一個「真小人」變作「偽君子」。
如果你還是處處杯葛,不屑與它玩的話,它大可撕破臉皮,繼續當回「真小人」。這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所以,最重要的是建立合作、對話關係。
肥彭訪港期間,被問到民主派應該繼續爭取普選時間表、還是接受政改方案時,他說自己不宜評論,但又說:「我過去與北京談判時,經常聽到一個詞彙,就是這些是『原則性立場』。假如你有一些原則性立場的話,你應該堅守這原則。」

勿簡單化政治

於是,「堅守原則」四個字,翌日被很多報章拿來大書特書,甚至用作頭條報道。但我認為如果單拿這四個字來無限放大,實在有過份簡單化的危險,而且這可能只是「外交」和「政治正確」詞令,未必是肥彭的真實和全套想法。
肥彭在書中說,由作為香港總督到歐盟對外事務專員,綜合他與北京多年談判的經驗,每次與北京交手時,你要知道對方立場有「虛」有「實」。例如要求歐盟解除六四以來的武器禁運是「虛」,台灣問題是「實」。北京希望歐盟解除禁運,並不表示它真的想向歐盟購買大量軍火,只是不想自己被放在與緬甸和蘇丹等國家的同一張禁售名單中,因而丟面和尷尬。今天中國只想「發財立品」。

小心弄巧反拙

如果你不分「虛」「實」,事事衝擊北京每條底線,只會弄巧反拙。這些話出自當年力推「彭督政改方案」,被批評為「衝入名貴瓷器店的蠻牛」的肥彭口中,真教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當政改問題鬧得全城火熱時,正如曾蔭權多次暗示明示,民主派談判的對手並不只是特區政府,更重要的是中央。大家是否也可以從肥彭的新書中,吸收到與中國交手的一些智慧呢?

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