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諷充滿董建華時期用人色彩<br>策發會153人保守派佔逾半數

學者諷充滿董建華時期用人色彩
策發會153人保守派佔逾半數

【本報訊】由特首曾蔭權親自領導的策略發展委員會,昨公布一百五十三名委員名單,然而獲委任者多為親政府及左派人物,民主派僅佔少數,當中最矚目將討論普選時間表的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逾六成人為政見保守的親政府委員,學者形容名單充滿「董建華時期用人色彩」,日後政策醞釀時未必能反映民主派或社會主流民意。 記者:羅偉光

由董建華設立的策發會成員僅十二人,當中以商界領袖為主,曾蔭權大幅擴大策發會至一百五十三人,並分為行政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社會發展及生活質素委員會,以及經濟發展及與內地經濟合作委員會,前兩者由曾蔭權親任主席,後兩者分別由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及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領導,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及特首辦主任黃灝玄為當然官守委員。

特首比喻焗麵包須發酵

一百五十三人名單中,具人大、政協身份的分別有十二人及三十二人,十七名立法會議員獲委任,區議會主席及區議員佔十一人,各黨派方面,民建聯佔十三人,自由黨有八人,民主黨七人、新論壇三人、工聯會及泛聯盟、民協、職工盟各有兩人,45條關注組僅余若薇入選,七大校長亦獲委任。
此外,商界及專業亦為數不少,包括滙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長實集團副主席李澤鉅、新世界集團董事總經理鄭家純、九倉主席吳光正、合和主席胡應湘等,中資則有中銀香港副總裁兼總裁和廣北、中保董事長馮曉增、招商局董事長秦曉、中信泰富政治及經濟研究部總經理王小強、光大集團高級研究周八駿等。
至於負責討論普選時間表的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三十九名成員中,民主派不足四份之一,其餘均為親政府及左派人士,有民主派議員認為,這組合顯然是要令民主派在會內成為少數,失去平衡聽取各界意見的意義。
曾蔭權昨會見記者時稱,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將處理普選路線圖問題,他更以焗麵包為喻,指要焗出最鬆軟的麵包,除了選料上乘及用心製作外,更需適當發酵程序讓材料和空氣接觸,產生化學作用,焗出來的麵包才會色、香、味俱全鬆軟好吃,「發酵程序好比我哋透過策發會,多聽市民意見,互相交流,經過一輪醞釀,推出為大眾認同嘅政策。」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批評名單充滿「董建華時期用人色彩」,與曾蔭權起用黃仁龍任律政司司長的作風完全不同,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亦指,策發會中保守派人士佔多,日後政策醞釀未必能夠反映民主派或社會主流民意。

日後政策未能廣納民意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宋立功認為,策發會的民主及基層代表不足,仍然以親北京及政府人士為骨幹,質疑政府是否能廣納民意,吸納社會不同聲音。他又以管治及政治委員會為例,屬民主派的只有約九人,比率明顯偏低,若委員會未能在三至六個月內,就政改方向達成共識,市民會以為政府拖延時間,再湧現更多對政府施政不滿。
民主黨主席李永達直指缺乏民間聲音,民建聯主席馬力希望策發會可就普選路線達成共識,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則說策發會難達共識,最後決策還是視乎政府意向。
港府消息人士則稱,名單涵蓋不同政見人士,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沒有一些民主派代表,是因為會內已有「同類意見」。
當局已預留二百萬元予策發會,日後可委託大學進行專題研究。策發會四個委員會於本月二十八日起陸續舉行首次會議,各委員任期至○七年六月三十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