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十年歷史的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與三十年前美越戰爭引發的香港越南難民潮,交織了一個從地上爬起來的華人難民少女成功獨立的故事。
大口環無數病友舊照片、完整的病歷紀錄,留下二十六年前沉靜樸素、束短髮的越南華僑少女林子芳重要生命紀錄。從小兒麻痹症爬在越南家人腳板旁邊生活,到在香港治癒、挺起腰身獨立生活;從華人越南難民,到成為美國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NationalLaborRelationsBoard)的秘書。從越南、香港到美國,林子芳經歷戰爭、投奔怒海、與病魔搏鬥,也經歷美國新移民生活壓力,由四歲至四十一歲,生命的挑戰從來沒有停下來。 記者:冼麗婷
越南窮鄉 爬行的日子
林子芳接受本報訪問時,回憶二十六年前她的香港故事,興奮激動:「大口環改造了我的生命,在貧窮卑微時,得到香港醫護人員照顧,我真的喜歡香港人。我常想,某天若得到巨大財富,必定分一半給大口環。」
林子芳一九六四年出生越南北部貧瘠鄉村的華人家庭,家中有十一個兄弟姊妹,她排行第六。子芳四歲時患了小兒麻痹症,脊柱嚴重側彎,右髖關節變形,左腳長右腳短,無力走動。四歲至七歲,她只能在鄉村家裏地上匍匐。子芳回憶視線在別人腳掌旁邊的日子:「沒有人認為這條在地上的可憐蟲可以醫得好,我根本不想活下去。」
子芳身體有缺陷但腦袋聰明,八歲時堅持要跟妹妹上學。於是,當農夫的爸爸用樹枝做了兩枝枴杖,讓可憐的女兒第一次爬起來。子芳上學的路很難,風雨中滑倒濘泥裏,烈日下跌倒石路上,她始終不流一滴淚。結果,她每個學期都考第一。
偷渡來港 怒海十晝夜
七七年越南捲起排華浪潮,十三歲的子芳跟隨家人逃難到廣東台山,輾轉再到廣西北海準備乘船偷渡到香港。那是子芳腦海裏無法磨滅的片段:善良的中國農民用載番薯的竹蘿把她送到碼頭,她不敢落船,但命運沒有回頭路,大哥二話不說把她背上肩膊,手裏緊握着父親造的枴杖。十個晝夜漫長航程裏,病死的嬰兒被丟落海,巨浪打來又差點捲掉所有人,逃亡的日子誰能保證誰的生命?父親的枴杖成了子芳在苦難中的心靈依靠,直至聽到一個香港執法人員的聲音:「你們要到香港還是澳門?」
被安置在香港啟德難民營時候,子芳十四歲,某天一個白種女士到訪,不久,社會福利署人員就跟她說:「今天是星期三,你可以去看醫生。」之後,子芳被送到大口環醫院,下半生的命運從此改寫。
事隔超過四分一世紀,子芳向記者憶述無助的心靈,曾經有個「去見醫生的一天就是死亡的一天」的幼稚得令人傷感的想法。當她懷着還是在地上爬動的心情、緊抱着幾乎折斷的舊枴杖抵達大口環醫院時,害怕得大叫起來。醫護人員將她輕放輪椅上,穿越醫院整潔光亮走廊,越南窮鄉、混雜的難民營一下子遠離了。
子芳生平第一次見正式的醫生。她記得大口環醫院的醫生第一句說話是:「站起來,讓我看看你。」她又怎能站起來呢?之後經過檢查,子芳的背脊彎曲度接近一百零八度,除了影響個人活動能力之外,醫生說:「再不治療,心肺功能受影響,你就不能呼吸了。」醫生認真檢查的態度和憐憫的笑容,讓子芳感覺自己有救了。然而,她被推入地下五號病房時仍舊無法忍住淚水,病房裏一個年輕高䠷、穿着整齊潔白制服的女護士跟她說:「儍女,不要哭,我們會幫助你,你在這裏會很開心。」
這個女護士就是當時的護理主任、現任護理部總經理傅良眷,她為子芳帶來暖意:「她戴着如修女的帽子,令人感覺整潔友善,說話很有力量。她令我不再擔心、不再憂慮。」
七十年代尾的大口環,不少病人與小兒麻痹症後遺症有關。子芳認識年紀與自己差不多的女病童,她們一個一個講述治療經歷:「手術好痛好痛,要痛好多個月。」子芳又曾經撐着枴杖走上二樓病房「探秘」,赫然發現那裏躺了幾個植物人,植物人之謎一直在她內心纏繞,自己會不會也變成這樣呢?直至正式見主診醫生時,吞吞吐吐想問個明白,對方安慰她:「你的手術會好快做完。」子芳當時還不太熟識即將為她進行髖骨矯正及前後脊柱融合手術的主診醫生,就是現任香港公開大學校長梁智仁。
在大口環 獲改造重生
八○年六月及七月,子芳分別做了兩次前後脊柱融合大手術。最後一次手術,記憶中的昏暗氣氛裏,她見到梁智仁醫生柔和的眼光,感到他輕拍自己的前額,低聲地說:「你不會有事的。」因為手術中嚴重失血,子芳全身冰冷,一度需要大量輸血。攬着熱水袋迷糊當中,她又聽到梁醫生的聲音:「認得我嗎?知道現在幾點了?」天亮後從深切治療室推出病房,傅姑娘在面前出現:「你手術很成功!」
「對比其他香港病人,我只是一個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可憐難民,但醫生的治療及護士的照顧,令我感覺到以前從沒有過的安全感。」「有他們在,我就不會再怕。」手術後,子芳要固定脊骨,由頸下至腰部,要被石膏包裹十個月,醫生每三個月拆一次石膏照X光檢查脊柱矯正情況。她說當時「十足一個機械人,又痕又臭。」
八一年夏天,生命勇士林子芳終於從厚厚的「盔甲」中「復活」,完成漫長的矯正脊柱治療,擺脫殘障陰影。梁智仁醫生替她拆開兩邊石膏的一刻,笑着問她:「舒不舒服?」子芳在梁醫生、傅姑娘面前站起來了,接着走了兩圈,在難以想像的喜悅裏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梁醫生問:「開心嗎?」子芳低叫:「開心!」在傅姑娘的微笑裏,子芳感覺自己同她一樣美麗。從四歲開始就在別人腳掌旁邊生活,站起來的子芳,發覺自己長高了,看得遠了,猶如一個新造的人。
矯正背脊骨後,子芳身高增加了約四至五吋,本來及膝的長衣一下子縮上大腿。她腰身挺直了,側彎度大減,右腳加上腳架,她說體內有多根螺絲及一根長釘,在枴杖輔助下行動自如,令她感受從未有過的自信。
遠赴美國 展開新生活
現年四十一歲的子芳回望上半生,明白上天對她有多好,也感受到香港人對她有多好。「香港救了我,令我站起來……我不會忘記香港。」離開大口環之後,她在美國堅強地跑過一段非常非常努力的日子,她珍惜自己的新生命,變得堅韌不屈,「經過了這麼多,美國一切問題都是『濕濕碎』。」
子芳十六歲到美國時不懂英語,憑聰明與努力,短短八年便取得大學學位。在工作上,她一直全力以赴,讀大學時替美國海軍當兼職會計,三年後轉為正職,最終如願以償在美國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裏當秘書。
委員會是獨立於政府的聯邦、半司法機構,負責審理勞工投訴不公平對待的個案,子芳說自己是該會「第二把椅」的秘書,負責一般秘書工作、會議紀錄,為法庭準備聆訊文件等等。她的上司RalphMuller還準備提升她為大老闆的助理。
從卑微殘障生活、到現在於美國擁有年薪四十八萬元的「金飯碗」公職,子芳有自己的屋、自己的車,可以享受生活。「我沒有其他目標了,一切順其自然,好好珍惜生命,也好好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