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委會及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測試市面十九款蚊香,發現其中十一款含化學成分S-2(八氯二兩醚),可能會釋出致癌物質。漁護署上月得知結果後秘密勸喻供應商回收問題蚊香,環保人士批評政府做法未能保障市民健康。
消委會昨日公布研究報告時稱,十一款蚊香含有的S-2在燃燒時可能釋放出致癌物質BCME,市民購買蚊香時應留意標示成份,使用時亦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漁護署高級農業主任監理高韻芝說,現仍未有決定性證據顯示含有S-2的蚊香會導致人類患癌,但為了安全,消費者應停用含有S-2成份的蚊香。
漁護署延誤公布捱轟
漁護署是於今年八月聯同消委會進行有關研究,十月得悉結果後要求供應商在本月內完成回收,至今已回收大部份問題產品。綠色力量文志森批評,漁護署私下要求供應商回收的做法不夠徹底,「咁樣做唔啱,既然漁護署係根據法例下令供應商回收有問題嘅產品,就應同時向外公布,即時呼籲市民停用,否則市民照用就唔好。」
漁護署辯稱,國際間無一致定論顯示S-2會令人類致癌,回收決定純粹是因供應商未有根據法例規定註冊蚊香成份,所以該署認為毋須即時向外公布回收。美國環保局資料顯示,BCME是美國禁用的化工燃料,實驗室測試顯示,動物吸入BCME,短期內已可致癌;人類吸入也可能導致嚴重咳嗽、刺激呼吸系統及導致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