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筲箕灣耀東邨耀豐樓一名十四歲少年,昨日在家中寫下三封遺書後,疑吞服十多粒安眠藥及於睡房燒炭雙料自殺,幸好其父母回家及時揭發事件,連忙報警及將陷於半昏迷的兒子送院醫治。警方事後取走三封遺書,調查少年自殺原因。 記者:胡恩宏、簡明恩
雙料自殺獲救少年姓潘(十四歲),經救治後已經甦醒,須留醫治理,情況穩定。其父母事後憂心忡忡留守醫院,陪伴兒子加以安慰,警方暫列企圖自殺案處理。
街坊指家人相處融洽
消息稱,潘姓少年與父母及五名兄弟姊妹(由四歲至十七歲)居於耀東邨耀豐樓一單位。據知潘童父母營商,不時早出晚歸,潘姓少年及兄弟姊妹須自行照顧早午晚三餐,但街坊指潘姓少年與父母及姊弟相處融洽,對他輕生表示驚訝。
事發於昨午二時許,當時姓潘少年獨自在家,其間他寫下三封分別留交父母及友人的遺書,然後吞服十多粒安眠藥,並在睡房內以鐵鍋燒炭自殺。其父母稍後從外返家,潘父(五十五歲)首先發現兒子半昏迷倒卧睡床上,初以為他不適暈倒,連忙將兒子抱出客廳及報警。
事後潘父進入兒子的睡房仔細查看,發現兒子床邊有一鍋炭塊及留下三封遺書,才知道他燒炭自殺,立即通知救護員替其兒子急救,並陪同他送院醫治。消息稱,經搶救後潘姓少年已經甦醒,警員稍後在少年睡房撿獲三封遺書,但內容未見透露,由警員將遺書撿走存案,正調查其自殺原因。
自殺年輕化專家憂心
對於一名十四歲少年自殺獲救,本身是輔導老師的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趙榮德拒絕評論事件,但指十四歲少年人本應過着無憂無慮的青葱歲月生活,前途一片光明,但近年少年自殺事件增加,當事人年齡更有下降趨勢,情況令人憂慮,家長及教育界應找出原因。
趙老師指現今社會物質豐裕,家長又過份保護子女,令時下青少年缺乏抗逆能力,青少年不懂面對挫折、壓力,個別青少年更誤鑽牛角尖萌生自殺念頭,他認為當務之急是強化青少年情緒商數(EQ)及灌輸「生命教育」課題,讓他們學懂珍惜生命和正確面對人生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