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財政司司長的人都喜歡把自己說成是不受政治壓力左右、不為掌聲低頭、不會盲從大眾喜好的「硬漢子」。例如特首曾蔭權先生在當財政司的時候就曾引用希臘神話故事奧德賽(Odyssey)說明自己會像奧德賽及他的船員那樣不受「甜言蜜語」迷惑,堅持本身的原則及路線。現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雖然沒有像曾先生那樣借用希臘神話故事以明志,但他同樣擺出一副很有財政紀律的模樣。昨天他談到明年政府會否減稅時就表示自己有責任維持政府財政穩健,故此不能推出只為博取短暫歡笑的措施。
我們當然同意財政司司長應該維持政府財政穩健,應避免為了一時掌聲而「派糖」,但是我們認為政府在下個財政年度把稅率降回○三年加稅前的水平並不會影響政府財政的穩健性、並不是只帶來短暫歡笑的措施,而是長遠加強香港競爭力、改善香港經濟的必要政策。
正如我們一再指出,在經濟回復正常增長、在通縮告一段落後,政府收入大幅萎縮的情況已經過去,而所謂結構性財赤更是煙消雲散,消失得無影無蹤。事實上自○三/○四年度開始,政府的財政赤字已開始大幅下降,從原來預算的七百多億元下降至四百多億元;到上個財政年度政府財政更從有四百多億元預算赤字轉為有百多億元盈餘;本財政年度雖然尚未過去,但從經濟增長數據、工資上升數據及賣地成績來看,政府在○五/○六年度的收入肯定可以進一步上升,令政府財政極有機會再次有盈餘。既然特區政府已克服了結構性財赤、既然特區政府已不再入不敷支,她即使輕微減稅、即使把稅率調回加稅前的水平也不會令結構性赤字再次出現,所謂減稅會損害政府財政穩健的憂慮更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我們更認為,特區政府及唐司長不應只從消極的角度、只從一個「帳房先生」的角度看減稅的問題,而應看到減稅對整體經濟的巨大刺激作用。
誰都知道,減稅變相令企業的盈利上升、變相令消費者的口袋有更多餘錢。當企業盈利上升,它們便更有能力、更有意願擴充業務、擴大投資;當消費者發現口袋有更多餘錢時,他們便更有意欲、更有能力增加消費、增加購物。換言之,減稅將可以直接促使企業投資增長、直接促使私人消費開支上升,從而令整體經濟增長更快、更全面。像這樣的良性經濟循環、像這種不斷擴張的經濟活動不是將為政府帶來更豐厚、更穩定的收入嗎?特區政府及唐司長難道連這樣簡單的道理也不明白嗎?
此外,過去幾年香港的競爭對手如新加坡以及一些新興的經濟體如愛爾蘭都銳意調低稅率以提升競爭力、以吸引外資,而愛爾蘭更因此成為歐盟中增長最快的國家。偏偏香港在○三年卻因財政收支不平衡而加稅,令香港的競爭力蒙上陰影。若果特區政府到明年還不趁財政回復平衡後迅速減稅、若果特區政府還不盡快藉着減稅恢復吸引力及競爭力,香港在吸引外資方面將落後於人,甚至不再被視為「低稅天堂」。這對香港經濟的損害不是更大、更深遠嗎?
因此我們認為,政府在下年度減稅絕不是甚麼博取短暫歡笑的措施,而是重建香港長遠競爭力及經濟活力的必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