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油價將下試50美元

陸叔理財:油價將下試50美元

記得數周前曾向某些投資者指出,美國的通脹壓力似有若無,投資者根本沒有察覺到通脹的壓力,只要油價持續下跌,將會令美國的通脹壓力頓時消失。結果,美國上周四公布的10月份入口價值下跌0.3%,乃5月以來首次錄得下跌,主要原因是石油進口成本下跌4.4%所致。雖然美國的通脹壓力是否真的紓緩,仍要觀察美國今明兩日公布的生產物價格及消費物價指數,才能有較準確的判斷,但油價持續下跌,卻是不爭的事實,亦即是說,美國的通脹壓力將有望進一步解除。

油價失守每桶60美元的關口,其實早有先兆,不過近日美國東北部的天氣較為和暖,加上美國增加原油進口,才成為投資者推低油價的借口。
紐約期油上周五曾跌至57.01美元,乃7月以來的新低位,雖然最終反彈回57.53美元收市,仍較前周顯著下跌3.05美元,為10月初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更重要的是,油價已在上周四跌穿200天移動線,乃過去4年來所僅見,這將可能吸引更多投機者沽出期油,令油價進一步下試50美元的關口。
當然,單純從技術走勢去分析油價,似乎很不合理,因為推動油價上升或下跌的,應該是基本因素,如石油的供應、市場的需求,甚至乎天氣的變化等等。問題是,正如我過去一直在此強調,如果單純看基本因素,油價根本不應上升至60美元以上的水平,只不過是卡特里娜和麗塔等多個颶風吹襲墨西哥灣,市場才借有關消息推高油價,促使紐約期油一度觸及每桶70美元的水平。

漲急退銳因投機
但投機者紛紛在該水平獲利,而在原油庫存量未有顯著回升時,市場便認定美國政府將會透過抽調戰略石油儲備去平衡石油的供應,結果,在颶風吹襲過後不久,油價便跌穿每桶65美元的關口。
這一切一切,都似乎和基本因素沒有直接關係,至少我看不到在颶風吹襲期間,美國以至全球曾出現能源危機,同時亦看不到美國政府在颶風吹襲過後,到底動用過多少戰略石油存儲。這都反映出,一切都只是投機者製造出來的藉口,以影響油價的表現。

炒賣焦點已轉移

由於美國政府已對油價持續上升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加上石油輸出國亦心知過高的油價,將不會對石油輸出國的經濟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促使市場加強節約用油,令石油的需求大幅下跌,屆時反而會得不償失,所以石油輸出國在早前亦一再重申,會致力維持油價在合理水平。
當投機者明白到再找藉口推高油價會十分困難,反而壓低油價可能會來得更容易時,油價大幅下跌,甚至乎在短期內進一步下試每桶50美元的關口,亦是很自然的事。
事實上,除了因為再找藉口推高油價十分困難外,投機者另覓其他投資產品,亦是油價回落的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譬如期銅及現貨白金近日市持續受到投資者追捧,其中期銅在上周便再創歷史新高,都可以反映出投機者其實已找到期油的炒賣「代替品」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