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H股指數股份比重設限

理財智慧:H股指數股份比重設限

恒指服務公司作出例行檢討之後,決定更改國企股指數的計算方式。指數改為用自由流通股計算,而每隻成份股的所佔比重的上限更改為15%,這樣H股指數的計算,便會與恒生指數截然不同。
所謂「自由流通股份」(FreeFloatShares),是指大股東、控股公司所持有股份以外,由其他投資者所持有的股份。因為控股公司及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基本上不會在市場買賣,以維持他們的控股權及權益,所以股份不算得上流通。
大股東或控股公司所持公司股份比例愈大,市場可供流通的股份數目便會較少。在求過於供的關係下,有關公司股價可能偏高,造成市值較大。因為以前H股指數計算方式是以市值加權計算,因此公司市值愈大,所佔比重就會愈高,指數就愈受這些成份股影響。
如果希望指數更加具代表性,希望能夠反映各種成份股對指數的影響,便可加入比重最高上限,以今次H股指數變動為例,便加入以15%作為上限,其實背後原因,極可能是建設銀行(939)的影響。

防衍生工具被操控
因為建行是H股之中屬大市值的股份,而且屬於全流通股份,如果把建行加進H股指數之後,仍沿用過往規例,它所佔的指數比重肯定會很驚人,以致單一股份股價的升跌,可以影響到指數升跌。如果指數沒有甚麼衍生工具,還沒有甚麼問題,但假若有人希望能夠從指數相關衍生工具獲利,有可能操控這些重磅股份的股價,從而改變指數的升跌幅。
增設成份股所佔比重上限,就是要防止這種情況出現。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