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東亞運消息時,不禁回想當運動員時很怕被標籤為「獎牌希望」,此舉會添加不少壓力;就如當年參加九八亞運時,我的狀態正值巔峯,曾被指為獎牌希望,卻不經意背負無形的壓力,臨場發揮大打折扣、表現差強人意,結果當然是空手而回。
隨着傳媒對香港運動員參與大型賽事的報道愈來愈廣泛,我深信運動員應要學懂如何面對「壓力」。一個人站在賽場面對對手已不容易,若還要將外界壓力加諸身上,更是百上加斤。
外界對自己抱有期望,那當然要感謝別人的好意;但同時亦要避免把別人的期望,形成無形的包袱。好多運動員會以「平常心」去應付比賽,我的理解是忘卻勝負、集中精神、傾盡全力去打好每一劍、跑好每一步、打好每一球。當年我曾求助於體院的運動心理學家,她們教了我一些應付壓力的技巧,助我達成心願──獲取○二年亞運會獎牌。
面對壓力要釋放自己
感到壓力加重的時候,我會進行深呼吸,並把思想轉移至其他東西上,不在「壓力」這個問題上鑽牛角尖,否則只會愈想愈驚。比賽時我會把每局當作新開始,避免被上一場的表現影響情緒;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需要不斷反覆嘗試、實踐,才能成功減壓。
在高水平的運動競賽中,當選手的技戰術水平相若,心理質素便發揮着重要的影響力。期望香港運動員能改善駕馭壓力的能力,日後在體壇再創更輝煌的佳績。
何嘉麗
前香港劍擊隊代表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