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我們普選的條件

請告訴我們普選的條件

柯程欣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三年級

近日,有輿論認為政府不應「憑空訂時間表」,並駁斥泛民主派「沒有時間表不收貨」的立場不切實際。論點指世事有靜態、動態之分,而普選時間表屬於「動態」,因為社會充滿變數,所以政府絕不能訂時間表,反正訂了意義也不大云云。

中國也有五年計劃

是的,社會是動態的,所謂「今日不知明日事」,但為目標而訂立時間表,可不是沒有意義的。中國大陸有所謂五年計劃,計劃一訂就是五年;香港特區也有施政報告,未來一年、甚至更長遠的施政方針也就以此為依歸。因為徒有目標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必須同時考慮達到目標所需的時間。例如,中國太空計劃的時間表訂得嚴密,自有其道理。當然,世事存有變數,若中國科技來年突飛猛進,因此加快太空計劃亦未可料。因此,政府亦應為普選訂下時間表,然後按目標前進,在有需要時再作修改。
其實,只有一個原因才會令訂立時間表毫無意義,就是障礙的存在。當有難以逾越的障礙在前面時,訂立時間表自然不切實際。可是,特區政府面對的障礙是甚麼呢?○七、○八雙普選如果已經沒有希望,那麼往後的日子呢?《基本法》是中央政府承認的,最終達至普選也是其中的條文;特首也一再重申普選是最終目標,那麼既然政府沒有逾越不了的障礙,除非是廣大市民的意向覺得訂立時間表沒有意義。但十一月三日公布的民調,不是說明了市民接受政改的同時,也要普選時間表嗎?為甚麼政府就是不能訂立時間表呢?

政府勿再避而不談

如果特區政府認為不應盲目訂立普選時間表,至少也該宣布在哪個情況下才可實現普選。是要得到社會共識嗎?是公民意識的提升嗎?是政黨必須成熟嗎?是治港人才先要齊備嗎?那麼,如何才算是社會共識?過半市民支持嗎?如何得知社會有否共識呢?公民意識要提升到哪個地步?立法會選舉六成的投票率算不算?如何證明政黨已經成熟了?各黨均有五千名黨員算嗎?如何得知有否治港人才?公開招聘嗎?統一試嗎?還是其他?
既然中央跟特區早有共識——普選是香港的最終目標,為甚麼提出政改方案時對此事總是避而不談?香港市民關心香港經濟,也關心香港政治。我們相信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也一樣。既然如此,為甚麼有關官員對此總是視而不見?在政改方案,或任何場合,請告訴市民普選需要甚麼條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