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定三路線 向當局推介<br>古跡旅遊年賺17億

擬定三路線 向當局推介
古跡旅遊年賺17億

【本報訊】香港這片彈丸之地,原來古迹處處。香港旅遊業僱員總會研究發現,本港最少有九區可發展古迹遊,該會已擬定三條分別位於元朗、北區及港島區的古迹遊路線,向有關當局推介,若政府積極推動,估計每年可為香港帶來逾十七億元額外收益及創造數百導遊職位。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缺乏完善保護古迹的政策,令居住在法定古迹旁的市民無所適從。 記者:盧文烈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昨在旅遊業僱員總會代表陪同下參觀粉嶺龍躍頭文物徑內的老圍及天后宮等法定古迹。陳婉嫻稱,不少港人喜歡睇「舊嘢」,但政府卻未有積極推動古迹遊,她今晚會與藝術工作者開會,研究如何保護東九龍古迹文物。
旅遊業僱員總會副理事長葉容祺說,按照旅發局預計明年訪港旅客二千七百多萬人次推算,若推動古迹遊,估計可吸引當中一百四十萬人次多留一天,從而為本港帶來逾十七億元旅遊收益。

古迹政策村民無所適從

該會指,荃灣、西貢、元朗、觀塘、東區、灣仔、中西區、南區及北區都有不少古迹可串連成旅遊路線,其中元朗、北區、中區與灣仔三條路線最具發展潛力。
龍躍頭鄉村代表鄧根年稱,老圍內的舊屋由於並非法定古迹,政府不會承擔修葺費,而早前有村民向地政總署申請將日久失修的房屋拆卸重建,但該署在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意見後,以憂慮房屋改建後會與古迹不協調為由,不願處理村民申請,令村民無所適從,要求政府給予清晰指引。

沙頭角應發展生態旅遊

此外,長春社主席及建港規劃顧問公司董事何小芳昨出席沙頭角「開發邊境禁區——機會與挑戰」論壇時說,沙頭角面對深圳梧桐山國家公園,位處綠色走廊,有世界罕有品種的昆蟲,區內又有三百年的古村,是香港重要的生態及文化資產,認為政府應保留沙頭角原來面貌,培育當地居民成生態旅遊導賞員,發展生態旅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