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金管局干預有理

陸叔理財:金管局干預有理

港股上周的表現可謂峯迴路轉,尤其是上周三的表現更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由弱轉強的主要原因,想必是金管局上周二在市場拆出短錢,令隔夜拆息大幅回落的結果。
其實,當美國聯儲局在本月初宣布加息1/4厘,但本地銀行卻宣布加息半厘,升幅較美息為大時,身在內地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已表示對本地銀行的加息幅度感到意外,同時預期港息再追加美息的空間不大。有關言論其實與任總一貫作風有明顯的出入,因為本地銀行加息的幅度較美息為大,在今年並非沒有先例可援,而任總每次都會為本地銀行的決定辯護,但今次卻一改以往作風,「批評」本地銀行加息幅度過大,同時罕有地對港息的走勢作出預測,這都反映出任總對港息上調半厘有所不滿。

息口樓市關連大

導致任總不滿的主要原因,相信應和近日本地經濟出現放緩迹象有着莫大的關係。尤其是任總在上周初到立法會作證時,對負資產個案上升着墨極多,並指現時的經濟跟97及98年時的情況不同。97至98年樓市大幅下跌時,本港市民的「身家」豐厚,可以捱過難關,但這並不代表樓市持續下跌,而負資產個案再度增加時,本港市民亦有同樣的能力去面對負資產的問題。由此可見,任總其實已對本地的樓市存有一定的戒心,而由於樓市與息口息息相關,任總很自然透過在市場拆借行動,作出適當的調節。
由於過去一段長時間,市場持續憧憬人民幣升值,所以本地資金極度充裕,金管局根本沒有需要對市場作出任何干預行動。但隨着人民幣在7月時升值2%,憧憬人民幣升值的熱情逐步減退,加上金管局推出優化措施,令熱錢逐步流出本地,所以金管局再度入市作出干預的行動,亦是無可厚非。

早行動效果更佳

事實上,今次金管局干預,雖說是「及時雨」,但如果可以早一點行動,效果可能更佳。尤其是在建行(939)早前招股期間,雖然市場反應較預期為差,但本地資金明顯有抽緊的情況,而完成招股後,建行表明會將籌集得來的600億元資金全數兌換回人民幣調返內地,令本地的資金更趨緊張,這其實亦已為本地銀行大幅加息埋下伏線。而港股的成交持續低於200億元,其實亦是一個啟示。如果金管局在當時已能作出干預行動,那麼港股亦可能早已跟隨外圍股市向上,樓市的氣氛亦不會像現時般顯著轉弱。
因此,金管局今次向市場拆出短錢的做法,絕對有其道理,亦可為本地銀行業及投資者帶來一個明確的訊息,令市場清楚明白──金管局並不願意看到港息再大幅度攀升。而本地的投資氣氛,亦可望因此而改善。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