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調查發現,一成八受訪者患有糖尿病;而在有運動習慣的患者中,兩成九在運動後血糖含量有改善,百分之七可減少服用糖尿藥物。專家指,恒常運動是控制糖尿病的最佳方法,建議患者每周進行三至五次,每次三十分鐘輕至中量運動。 記者:趙燕婷
體育新生命基金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副教授許世全在過去一周進行電話調查,訪問了七百四十七位十八歲以上人士,發現一成八受訪者是糖尿病患者,其中五成半有運動習慣。在有運動習慣患者中,三成六稱體重有下降,兩成九血糖含量有改善,兩成半感病情改善,百分之七更可減少服用糖尿病藥物。
應避免做劇烈運動
許世全又稱,過去一般調查指糖尿病患者約佔人口的一成,但是次調查結果數字偏高,相信是糖尿病患者有上升趨勢。他引述外國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只要每日步行一小時並配合正常飲食,二十六日後患者體重平均可減低十磅,七成可停止使用口服藥物,四成更可停止注射胰島素,證明恒常運動可控制糖尿病。
他建議一般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應每周運動三至五次,過胖或需要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則應每日運動,而每次應最少運動三十分鐘,如運動目的是控制體重,運動時間則需增至六十分鐘。此外,患者可選擇輕至中量的運動,包括步行、緩步跑及踏單車等,但應避免有比賽性質的劇烈運動。
太極適合長期病患
體育新生命基金會為響應世界糖尿病日,昨日特別舉行多場講座,並安排即場糖尿及血糖測試和運動體驗班等,讓市民免費參加。該會太極班導師林宏於活動記者會上稱,太極是有氧運動,由於節奏較緩慢,適合長期病患。學員陳慧瓊說,練習太極四個多月後,糖尿病病情變穩定,睡眠質素也有所提升。
該會行政總裁洪德成說,該會旨在透過提供免費訓練,推廣健康的生活模式。糖尿病患者、肥胖人士及輕度抑鬱症患者可免費參加三個月的運動培訓,建立運動習慣,首輪訓練包括網球班和太極班,計劃加入普及體操、游泳、乒乓球及高爾夫球等;有意參加者可致電26019818查詢。
此外,香港糖尿聯會昨亦於山頂舉行「糖尿健步行2005」,藉以提高市民對糖尿病的認識,鼓勵患者及市民勤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