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大有需求

理財教育大有需求

常言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即使如高陽筆下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亦可能因疏於理財、用人不濟,時機逆轉而出現千金散盡的一天。
面對消費文化興盛的今天,理財哲學已成為瑯瑯上口的熱門話題。花旗集團香港行長兼大中華區企業及投資銀行總裁陳子政認為,新興市場消費借貸不斷普及,銀行固然要掌握機遇發展業務,但同時要克盡社會責任,向年輕人灌輸更多財富管理知識。
萬丈高樓從地起,年輕人理財教育亦要從小紮根,雖然他不認同本港存在過度借貸的情況,但「理財好似性教育咁,唔攤開嚟講,到有問題先解決就麻煩……先進社會都需要理財教育」。

花旗撥800萬資助

是次花旗創先河,在港推出的12個理財教育計劃中,首次針對小學生而設的環節,透過漫畫故事主角AgentPenny的歷險世界,向小四至小六學生灌輸基本理財知識。據悉,反應「爆晒燈」。另外,又藉色彩鮮明、首本為青少年出版的《理財有道》理財指南,讓高中生掌握理財概念。
花旗亦首次以系列方式,就個人、家庭及社區推出「香港花旗集團理財教育系列」,不少項目已陸續展開,今年花旗已撥款800萬元資助,明年撥款則沒有透露,但他肯定「不會少過今年」。
回顧自己年青時代,陳子政笑說,即使大學畢業頭一兩年,要申請信用卡亦殊不容易,相比今日求學中的青少年,已腰纏多張信用卡,使用現金透支又非常普及,確實匪夷所思。
他認為,消費金融高速發展乃環球趨勢,並非本港獨有,新興市場更覺明顯,像中國,統計顯示,98年個人消費借貸佔銀行整體新貸款不足5%,但去年的數字已躍升至25%。

支援內地小額貸款

有人認為,愈窮愈要理財,祖國逾13億人口,不少急需脫貧,理財計劃能否在國內落實推行及紓困?
陳子政表示,本港是亞洲區人均收入數一數二的地區,他相信,投資教育尚未普及的中國,理財教育仍需與時改進,惟花旗亦在構思,支援內地的空間,包括與一些志願機構合作,由花旗每年撥出若干金額,為國內貧困地區提供小額貸(micro-financing),這些以慈善及教育為主的借貸計劃,每宗金額可能僅涉及數千甚至數百美元,但足以支持貧困農民或小商戶繼續生計,類似模式花旗亦曾在印度、孟加拉等發展中國家試驗。
本報記者

花旗推出理財教育系列未知是否為培育未來金融人才鋪路。

《理財有道》是花旗首次針對高中學生而出版的理財指南。

隨書附送的光碟,內容設有理財相關的互動遊戲及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