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每次與朋友談起本地報章的政治新聞時,都有一個印象,感覺近年政治新聞版面愈來愈多「軟性新聞」,好像說說某官員去那處打golf,某某又去聽甚麼歌劇,這現象可能與市場考慮(讀者喜歡看)和沒有甚麼題材有關。近日便有一則: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爆料」,指行政長官曾蔭權為「電郵大王」,該報道引述許司長說:「所有政府的人都知,我們的特首是電郵大王。跟他工作像在跨國公司一樣,廿四小時運作。早晨4時以後已見到他的電郵……」
曾特首是「電郵大王」
姑勿論這項消息孰真孰假,讀者閱畢後至少會對特首有以下印象:(一)工作狂--回家仍然繼續工作,還要是早晨4時;(二)事事關心--直接向下屬跟進事件;(三)追上科技文化--六十多歲還懂得善用電郵。「放料」的「橋王」這招「形象工程」,果然有兩下散手。說真的,曾特首大半生在公務員體系工作,習慣了英式公務員的protocol為溝通模式,官階相等的才可以信件交往;現在,「電郵大王」可以直接發放電郵至某某部門,再抄送給某某部門的問責局長,甚至bcc給各位行政會議成員,跨階層跨制度的向部門施壓,這位特首果然有強政勵治的況味!
在商界工作並且常用電郵的讀者們一定明白,電郵文化的出現怎樣改變了上司、下屬、同事或部門間的交往,善用cc和bcc可以將文字轉化成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武器。當這種文化轉移到一切都要講求「有板有眼」的官場文化中,箇中的衝擊和互動在所難免,這乃是尚佳的企業reengineering課題。
在跨國公司工作的朋友,會體會到夜半爬起床查看有否收到總部送來電郵的滋味,這種辛酸可能將會出現在我們的公務員身上,而且沒有超時津貼!
辦公室政治新戰場
企業或者政府引進資訊科技、電腦或互聯網,目的是希望提高生產力,透過電郵有助加強企業內部的訊息聯繫,確保各相關部門所收到的訊息一致,將之廣泛應用在一個共有僱員達16萬的政府之中,效果應更為明顯。不過,電郵文化進入企業有其副產品,會做就為辦公室政治的一個新興戰場,筆者4年前便寫過有一位朋友,每天要花上七成時間應付其他部門的電郵!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