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銀行的社會責任重大

投資縱橫:銀行的社會責任重大

銀行「追加」「超加」利息,已起立竿見影之效,樓市交投淡靜,地產代理業首當其衝,大量裁員,情況仍會持續,業界指年底前將有逾3000從業員失業。
不知是否事有湊巧,鄭海泉昨天傍晚表示,按揭利率有下調壓力,是否意味着銀行界面對瘋狂加息帶來的後果有所悔悟,於未來做些事情,減少高利率對香港經濟的不利影響呢?就讓大家走着瞧吧。
然而,加息令樓市成交萎縮已非這兩個星期的事情,打從七八月開始,樓市的交投便由熱轉冷,這不單影響樓市的氣氛,同時亦打擊市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當然,在聯繫滙率之下,香港銀行追隨美國加息頗為被動,但在「追加、超加、狂加」的問題上,銀行界確有絕對自主權,銀行在大幅加息時,真的沒有想過加息行動對經濟的影響嗎?真的沒有想過樓市成交會因而萎縮嗎?相信每一個稍具經驗的銀行家,都不會忽略這些問題。現時說按揭利率有下調壓力,只反映早前的加息行動草率,又或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深思熟慮的可能只是香港的整體經濟利益,而非銀行的利益,市民並不要求銀行放棄本身的利益以確保社會整體的經濟利益,只希望銀行界不要作出任何不合理的行為,侵損社會的整體經濟利益。

不能罔顧全民利益
現市況又何止地產代理處於困境呢?那些以高於優惠利息訂價向銀行借錢的中小企,如何賺取超過10%的利潤以支付銀行利息,縱然取得十二、三巴仙毛利的合約,計及其他成本,亦只是虧本生意,但這些企業是否只要不向銀行借貸便可解決問題呢?若如是,企業又將如何對待工人呢?既沒有生產,工人也不必存在了。銀行界在決定狂加利息之時,是否有想過中小企的利益以及其員工的生計呢?
銀行業是有別於一般企業的行業,表面上銀行業是受管制的行業,而實際上是受保障的行業,它們受到法例保障其經營環境,以免有太多競爭者加入,政府亦設法令銀行得到理想的利潤,以防銀行業出現因虧本而倒閉的局面,這些措施都是為金融市場及社會安定而設的措施,但銀行確是最直接的得益者。正是這個原因,銀行業的社會責任比一般企業為大,業界不能只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而罔顧全民利益,因為銀行業的利潤得以持久增長,主因仍是政府透過納稅人的金錢,以及市民的默許,才得以有受保障的經營環境,銀行業界應作反省,多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