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美摩亞再婚,與精壯英俊艾斯頓跑完四年愛情長路,終於在前夫布斯韋利士與三名女兒當的花男花女,及循着她本為猶太人的習俗,在猶太教長主持下,雙雙踏碎玻璃杯子成為夫婦。
在內地中文版《OK!》讀到這段消息,文章內容像不少今天國內大量歐美中國版本的雜誌相同,就是缺乏國際知識文化水平,譯文直接順手牽來,並沒有在專用字詞或語言背後真正意思交代;今天內地懂英語或西方語文者日增,就是了解西方文化者仍未充裕,鬧出的小笑話不時可見。
像狄美摩亞的婚禮,《OK!》封面故事,描述是這樣寫的:「婚禮主持人羅比是個慈祥可愛的老人……」
相信繙譯文章的記者以為Rabbi是羅拔的簡寫羅比;長期宗教無色無味的社會政治現象,難怪他們不明白Rabbi是猶太教教長的名稱,即是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在猶太人生活中極重要的人物。上過教會學校念過聖經的同學必然讀過童年耶穌有大智慧,在神殿中與教長們討論神的道理。這教長便是Rabbi。
另外一次,讀書無數,文化歷史知識極豐富的內地文化工作好朋友,偶爾說起回教清真信徒不得吃豬肉的教條(猶太教亦然,本來源自一家。)他竟然誤會了回教徒信奉祖先本為豬,所以不得吃豬肉;這是何等罪大的冒犯?他更說在國內不少學校及民間都如此說法,整個社會極端缺少對世界各地宗教的起碼知識,弄出不少笑話。
回頭再說那位「羅比」(亦即港人口中的羅拔仔)看他面圓圓壯壯健,年歲不可能大過狄美多少,卻被形容為慈祥老翁。就似在香港,年過五十各男女過馬路一定要小心,被車撞死一回事,不然報章刊出:「……五十二歲老翁橫過馬路被貨車撞倒,即場死亡……」「五十歲老婦爭相上電車被捲進車底魂飛魄散……」之類之類。當然不是甚麼大事,就留點尾巴博大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