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每年折磨一百名兒童,其中八成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專家解釋,弱小病童要打敗癌魔,需要醫生配給的化療藥物作「炸藥」。炸藥太多會炸傷自己,禿頭、嘔吐、口腔潰瘍等化療副作用會加劇,嚴重更會因敗血病致死;炸藥不夠則未能徹底消滅癌魔,兩成五病人會復發。
中文大學醫學院於○三年引入嶄新技術,監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癌細胞數量,令敏感度提升二十至四十倍,炸藥份量可望拿揑得更加準確。
馬昕今年七歲,十四個月大時被確診患上此症。母親馬太說,當年女兒接受化療時口腔嚴重潰瘍,一邊吃飯一邊大哭,「佢重未識講嘢,講唔到有幾痛,淨係見到佢痛到係咁抓頭,抓到第二朝個頭損晒。」治療期兩年後結束,馬昕現已完全康復。
血癌女童完全康復
該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吳香玲說,馬昕接受傳統監測癌細胞方法,只是靠肉眼透過顯微鏡觀看骨髓樣本,醫生未能基於監測結果掌握用藥份量,導致病人可能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新技術則以細胞分析儀檢驗樣本,可以準確測量癌細胞數量,令醫生施以合適藥量。
該院兒科學系副教授戚其威稱,此症死亡率達一成,致死原因之一是化療導致的敗血病,約有兩成病人會在化療過程中罹患此病;長遠而言,化療更會令心臟功能受損及導致骨質疏鬆。新技術可望進一步用在臨床治療的基礎,減低病童死亡率及長期後遺症。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