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閣拒推動撤銷武禁<br>胡錦濤訪歐遇挫

德新閣拒推動撤銷武禁
胡錦濤訪歐遇挫

儘管北京向德國「送大禮」,將價值六十億港元的興建高速火車合約批予德國,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昨與有德國「鐵娘子」之稱的候任總理默克爾會面時,默克爾態度仍然非常強硬,隻字不提胡錦濤此行最關注的歐盟撤銷對華武器禁運問題;相反,默克爾卻高調地向胡錦濤提出人權問題。德國新政府強調,新政府不會推動撤銷對華武禁,而默克爾本人也拒絕推動撤禁。

正在德國訪問的胡錦濤,本港時間昨日先後與德國總統克勒、默克爾以及行將卸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會晤。當中,胡錦濤與身兼保守派基督民主聯盟主席、並將於本月底就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的會面最矚目。默克爾在會上指出,儘管德國現時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但中國的人權問題仍然是中德兩國外交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她毫不猶豫地批評即將離任的施羅德的對華立場。

候任總理高調談人權

有份出席胡錦濤與默克爾會談的候任政府外交政策發言人普夫呂格爾在會後表示,在兩人的會談中,關於撤銷武器禁運的問題根本沒有提及過。普夫呂格爾強調,這個問題雖然是國與國的層面上的事,但新政府認為,此事更應該在美國及德國一些歐盟夥伴的同意之下才進行。
普夫呂格爾續稱,撤銷武禁的條件之一,是中國改善人權狀況以及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得到緩和。他又補充說,中國現在是世界強國,在國際事務上以及聯合國安理會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普夫呂格爾在會談前表示,德國新政府不會推動撤銷對華武禁。

狠批前任的對華立場

施羅德對華立場友善,不僅代表德國支持撤銷對華武器禁運,還游說歐盟其他國家支持解禁,也因此而開罪美國及部份歐盟國家。相反,默克爾立場親美,她會否延續施羅德的對華政策,一直備受北京當局密切關注。不過,普夫呂格爾對美聯社表示,新政府大體上將延續前任政府的對華政策。
今年初,在德、法兩國努力游說下,正當歐盟準備撤銷對華武禁之際,中國當局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遭部份歐盟國家解讀為撤銷武禁可能不利台海安全穩定,加上美國的強烈反對下,歐洲對華實施了十六年的武器禁運,未能在原訂的六月底前解除。
德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