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貨幣供應連續5個月高於目標水平,經濟分析員認為,人行將會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環境,使市場利率繼續維持低水平,藉此擴闊人民幣與美元的息差,減輕投機的套利熱錢流入。
【本報訊】外管局的官方意見認為,由於本外幣存在明顯息差,近月遠期結滙(即出售遠期外滙和買入遠期人民幣)的活動已減少;然而市場仍然預期人民幣滙率將會於近期內出現調整。
寬鬆政策減機熱錢
人民銀行昨日公布,10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M2)按年增長率為18%,較9月17.9%沒明顯加快,但已連續5個月高於央行的15%目標水平(見圖)。
滙豐銀行中國區經濟師屈宏斌說,如果滙率近期存在進一步調整的可能性,為減熱錢流入套利,寬鬆的貨幣環境應該會繼續維持。他認為,順差過大及滙率適時調整人民幣兌美元的浮動區間等官方言論,使市場預期滙率會於近期出現調整。
內地報章《東方早報》昨報道,國家外滙管理局總會計師方上浦在周四曾指出,自從7月份滙率改革起至9月底為止,遠期結滙活動放緩,8月遠期結滙簽約金額為7.51億美元,9月份已進一步縮減至6.2億美元,按月比較分別下降24.1%和17.3%。
購遠期人民幣活動減
不過,遠期售滙(即出售遠期人民幣和買入遠期外滙)簽約金額則逐漸增加,8月遠期售約為15.87億美元,比較7月增加45.2%;9月份則為18.56億美元,達到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換言之,遠期結滙活動減少、遠期售滙活動增加,表明機構遠期賣出人民幣、購入外滙的意願增強。
昨日一年期人民幣不交收合報7.7780,比較現貨折讓3067點,即市場預期一年後人民幣升值3.8%。恒生財資市場主管黃偉鴻指出,現時1年期人民幣與美元息差4厘,因此相信央行希望繼續讓貨幣供應量維持寬鬆,使人民幣的利息相對外幣減低,以遏抑炒賣人民幣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