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市民毋須過份恐慌<br>三次流感大爆發港死亡率不高

專家籲市民毋須過份恐慌
三次流感大爆發港死亡率不高

【本報訊】全球過去三次爆發大型流感,導致數千萬人死亡,但本港當年的紀錄顯示,雖然感染者多,但死亡率遠較外國低。瑪麗醫院微生物部門主管司徒永康表示,根據過去資料,本港流感大爆發時約有一成至一成半人中招,但死亡個案不多,估計未來一旦大爆發,情況同樣是「感染嘅人多,但好少人會死」,呼籲市民不要太恐慌。
司徒永康表示,本港過去一世紀曾經歷三次全球流感大爆發,在一九一八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一份由當時美國來港處理本地出現腦炎疫症的專家向立法局提交的報告指,當時有很多人感染流感及喉痛,但情況不嚴重,不過當時並無統計感染或死亡率。

處流感活躍區有關

至於一九五七年爆發的「亞洲流感」,疫症由春天開始,至五月初回落,約有二十七萬人染病,佔當時人口一成,當年念小學的司徒永康回憶,「當時有一半同學病倒冇返學,但係幾日之後就冇事」。據紀錄,當年有四十人死亡,死亡率為每十萬人有一點五人。
而一九六八年爆發的「香港流感」,約有一成至一成半人口受影響,紀錄只有二十七人死亡,而新加坡當年的情況與港相若,病人一般只病四、五天。
相反,西方在三次大爆發的死亡率卻遠高於本港(見表),相信與本港處於一個流感活躍區,經常接觸流感有關。他強調,現時禽流感H5N1病毒對雞隻殺傷力很大,但仍未變種成有效人傳人,若根據以往本地數據,一旦流感大爆發,雖染病者多,但預計死亡率不高,市民不應過份恐慌,「要做好預防,但係要理智,唔需要咁恐慌。」港大內科學系教授曾華德建議,市民現時應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一旦全球爆發,洗手及戴口罩均有助減少受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