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傳媒再是一個孤島

沒有傳媒再是一個孤島

譚志強 香港記者協會副主席、澳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兼任助理教授

繼「壹傳媒」集團旗下記者及採訪車於上周兩度被不明身份人士暴力襲擊後,本周一下午再發生了《明報》禮品盒爆炸傷人事件。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宗以「郵包炸彈」方式恐嚇新聞傳媒的恐怖主義事件。儘管目前兇徒的身份、動機和目的仍然不是十分明朗,但是,從影響力的角度來看,只要本港警方遲遲未能破案,如同過去發生的梁天偉案、鄭經翰案一樣,《明報》禮品盒爆炸傷人事件對香港目前享有的新聞自由,無疑已造成即時削弱效果。

因為,顯而易見的,一旦新聞記者及編輯覺得自身無法獲得公權力的保護,他們日後報道同類新聞的時候,必然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自我審查,再無法如以前一樣暢所欲言,百無禁忌,令讀者聽眾觀眾無法再獲得最全面及最深入的消息以作參考。市民的知情權將因此被無形剝奪,事件最後受害的,一定是全體香港市民。

並非「個別事件」

香港警方對今次事件的反應相當快速,是應該嘉許的,但是,有關官員宣稱這是一宗「個別事件」,本人卻對此不以為然。
因為,本人剛剛收到消息人士來電告稱,其實在今年七月十日左右(當時筆者正在廈門參加一個兩岸關係研討會),專門報道中國大陸內幕消息的《前哨》雜誌,在搬到新辦公室後不久,便被五名持有木棍等攻擊性武器的金髮男子暴力襲擊,將辦公室內的電腦、玻璃及其他物品摧毀,幸好無人受傷。消息人士還指出,當雜誌社向警方報案,有關警員到場並進行筆錄時,竟是抱着一副《前哨》雜誌常常爆中國大陸黑幕,得罪對象非常眾多,被某些兇徒襲擊不足為奇,案件也應該非常難破的態度。不但如此,除了一兩份本港報章外,《前哨》被襲事件也沒有被香港大多數新聞傳媒予以報道。

警方態度冷淡

上周「壹傳媒」集團旗下記者及採訪車兩度遇襲,當有關人士報警後,據稱也被警方以同樣的冷漠態度對待。香港大多數新聞傳媒雖然都有就此事件加以報道,比《前哨》被襲時不理不睬的態度好一點,但是,不少傳媒的報道取向,都與警方相當一致,那就是《壹傳媒》集團旗下報刊一向「得罪人多,稱呼人少」,批評香港特區及中國中央政府不遺餘力,被某些懷恨在心的人士以暴力對待,一點都不奇怪,案件非常難破。換言之,不但警方在姑息養奸,不少本港的新聞傳媒其實也有姑息養奸之嫌。
大家都姑息養奸的最後發展,就是作風比較溫和、立場比較傾向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及中國中央政府、大老闆是馬來西亞拿督張曉卿的《明報》,也遭到兇徒的暴力對待。

同業反躬自省

經過這次《明報》禮品盒爆炸傷人事件的洗禮後,如果香港新聞界真要反躬自省,到了目前這個時候,新聞界同業們一定要明白,如果同業們不齊心協力,對有關當局施加壓力,令涉案人士早早遭到打擊和遏制的話,過去所發生的一連串針對較具批判性的新聞傳媒的暴力行動,矛頭早晚都會自某些被視為「壞孩子」的報刊,一路燒到那些扮演「乖孩子」的報刊頭上。
「沒有傳媒再是一個孤島」,或許這才是香港新聞界的最新教訓!

「壹傳媒」旗下記者及採訪車與《明報》先後受襲(圖),香港各界不能再姑息養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