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英企併購熱潮方興未艾

恆昇錢談:英企併購熱潮方興未艾

每逢10月最後一天的萬聖節,歐洲人都喜愛把自己打扮得古靈精怪,以嚇唬他人。不過,當日就算有3家廣為英國家庭熟悉的上市公司宣布正與外國洽購者進行併購磋商,而同日英國富時100指數又錄得自2003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股票投資者仍不為所動,未有因此而感到震驚。

西班牙Telefonica、杜拜港口世界集團(DubaiPortsWorld)和日本平板玻璃公司(NipponSheetGlass)等外國公司,最近分別向英國競爭對手提出優厚的現金收購建議,促使英國藍籌股指數的富時100指數應聲急漲。
Telefonica提出以177億英鎊收購流動電話集團O2,後者是英國電訊於2001年分拆上市的。這宗過去5年最大規模的外資提購英國公司交易如獲批准,將意味着英國5家流動電話營辦商中,其中4家會由外資擁有。
國營杜拜港口世界集團,擬斥資30億英鎊收購已有183年歷史的航運及港口營辦商Peninsula&Oriental,而日本平板玻璃公司也出價20億英鎊提購英國玻璃製造商Pilkington。
今年8月,德國郵遞(DeutschePost)出價37億英鎊競投物流公司Exel,而早前法國Pernod-Ricard亦於7月以76億英鎊收購飲料集團AlliedDomecq。屈指一數,今年至今覬覦英國企業的外資公司已超過160家,而在今年頭9個月,外國企業用於收購英國公司的資金已有330億英鎊(580億美元),高於去年全年總數。
併購活動再度盛行,是全球性現象。ThompsonFinancial表示,今年第3季全球合併活動所涉及金額高達59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8%,也是2000年以來最頻繁的一年。
本土因素令英美成為最活躍的併購市場。兩地均奉行自由貿易信念、擁有相對溫和的監管條例,而且企業財力雄厚。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市場更滿布雄心勃勃的投資銀行家,熱切提供收購意見。

開放文化方便併購

英國擁有對外開放的文化,反壟斷制度所針對的,是真正的壟斷威脅,而非較含蓄的「公眾利益」概念,而建基於公平對待股東的收購守則,亦為併購活動製造方便。這與歐元區內大部份地區迥然不同,如法國便將大部份企業界定為「戰略」資產,令其免疫於外國的覬覦,政府施壓更令瑞士Novartis本來打算與Aventis結盟成立全球第三大製藥集團Sanofi-Aventis的計劃告吹;全球首屈一指汽車公司之一的福士(Volkswagen),企業架構便設有防範外資收購的屏障。雖然股東擁有投票權,但德國政府擁有在任何收購戰上都舉足輕重的「黃金控股權」(goldenshare)。至於意大利央行行長法齊奧即使被指摘曾在銀行收購戰中私下向BancaPopolareItaliana(BPI)提供意見,目的純粹是為了阻撓荷蘭銀行(ABNAmro)買入Antonventa銀行,但最終也拒絕辭職。
歐洲本土的僱傭法例和勢力強大的貿易組織,也令外國公司大感沮喪。在不少國家,企業在裁員的形式及程度上都大受掣肘。這些干預令不少所希望達致的成本減省,以締造股東回報的交易遭削減。
英國金融服務業在整體經濟中所佔的規模比重,亦有助於促進併購活動。當地經驗豐富及富有才能的投資銀行家和企業律師數以千計,都努力在眾多工業家中找尋進行最終交易的對象。

企業多金惹人覬覦

盈利上升,加上缺乏投資項目,令不少公司手頭現金充裕,扣除所有財務費用後,依然剩下大量資金。充裕的現金流量,對「獵食者」尤其吸引,因為當借貸環境理想時,這些現金可用來償還收購借貸。
在上述情況下,英國的收購熱潮似乎會持續一段時間,更多家喻戶曉的品牌,將會落入外國公司手上。
JohnJay業務發展董事

本文乃作者的觀點及意見,故未必反映恆昇的內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