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博黃金白銀勝過買歐元

英之見:博黃金白銀勝過買歐元

在2005年金融市場中,最主要的變化,莫如美元轉勢,去年今日,大部份人對美元前景相當悲觀,當然歷史又一次證明群眾多數是錯的。表面上市場焦點,是由美國雙赤問題,轉移到息差之上,不過最近翻查紀錄,很明顯歐元弱勢是由政治事件所觸發。
第一次失望,是法國人對歐盟憲法的投票,令開始力弱的歐元加速跌勢,第二次失望,則是德國的大選,替歐元好友雪上加霜。因此,現時資金流向利好美元,部份原因是歐洲政治並不穩定。
雖然以基本因素而言,歐元或者仍欠吸引,但假若政治上有利好的轉變,歐元是可以有一次較強勁的反攻。
上述結論,相當順理成章,卻是筆者做了一次回顧及展望的講座的體會,現在的市場周期太短,步速太快,日日貼市作戰,很容易做到癡癡呆呆。
不妨做個實驗,印一幅恒指一年走勢圖,考考自己在每個市場的高低位,緣何亢奮,又因何恐慌,相信留下印象並不深。因此不時回顧,做一些投資筆記,對作戰應有幫助。

風險相對較低

不過要博歐元反彈,倒不如買黃金白銀,美元下跌,極大機會推高商品價格,可是美元再升,商品價格卻不似會被大幅拖累。方向一致,風險相對較低,所以是比較理想的出擊工具。似乎不少投資者看法相若,難怪黃金白銀的走勢,能夠遠勝歐元。
其實在基本分析之中,風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一項金融工具的估值舉足輕重,只要風險少了一瓣,買得安心,便隨時強者愈強。現在大市面對禽流感的陰影,正是一次示範。地產發展股會有機會受較大打擊,樓市亦至少有幾個月淡靜期,反觀電訊股受影響有限,少了顧慮便有較大承接力。
所謂基本分析並不是單看會計上的一堆數字,而是需要考慮一盤生意的風險。出現閃失,數字忽然大幅走樣是大有可能,何況市場口味直接影響買賣力量,以現今市場的發展,股市內強弱懸殊而沒有大方向,才是正常現象。有不少人仍是相當固執,死守幾隻股票或個別金融工具,要學會因應時勢避重就輕,才可以事半功倍。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