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炭獲救 女兒不治 官喻獄中自省<br>避債婦人誤殺獨女囚兩年

燒炭獲救 女兒不治 官喻獄中自省
避債婦人誤殺獨女囚兩年

【本報訊】抑鬱婦因嗜賭欠下近二十萬元賭債無力償還,決定以死避債,她留下遺書,聲稱已問過三歲半獨女願意陪死,並向女兒餵服安眠藥,然後在寓所房間燒炭自殺,最終她及時獲救,女兒卻返魂乏術。該婦人昨在高等法院因誤殺罪名,判監兩年。 記者:梁瑞珮

法官包鍾倩薇宣判時指出,被告親手以安眠藥及燒炭圖了結自己及女兒的生命,結果自己獲救生存,女兒則不幸去世,該類案件雖然引人同情,但判刑必須起懲罰作用,而判刑不只懲罰被告,其主要目的要讓被告康復更生,法官更勸被告,希望她會聽從醫生建議,繼續在獄中接受治療。
辯方大律師求情指出,被告患上抑鬱症,案發時受藥物影響令她思緒混亂,現時被告承受失去親女之苦已是最大的真正懲罰,被告自責,將在她餘生永留烙印。

專家指抑鬱致不正常

三十四歲被告蘇月琴,家庭主婦,原被控謀殺罪,指她於去年九月十六日,在大埔東昌閣家中謀殺三歲半女童鄧貝欣;精神科專家認為被告因抑鬱致精神不正常,結果獲控方接納她認誤殺罪。
控方指,被告曾離婚,九九年改嫁修車技工鄧洪就,女兒貝欣乃被告與鄧所生。自○二年開始,被告經常向丈夫表示有意尋死,事發前數天及當日,被告再度提起,丈夫沒有在意,反問她是否添了新債。

遺書:問過女兒一齊死

案發當日,被告一名雀友接獲被告來電聲稱要自殺,雀友與友人到被告住所拍門,惟沒有回應,直到鄧返家,開門發現被告與女兒躺在房內,旁邊有一鑊炭,被告仍有呼吸,但女兒送院前已證實死亡。
被告其後向警方承認,她將安眠藥混在奶中餵女兒,安置她在客廳,自己亦服藥,寫下遺書向丈夫道歉,才返入房燒炭。不久,女兒拍門,女兒表示要陪她一齊死,被告遂在遺書上補充「已問過女兒一齊死」。
案件編號:HCCC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