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紡織股未到長線買入時

陸叔理財:紡織股未到長線買入時

中美兩國就紡織品貿易爭拗的討論,終於有了初步協議。雖然新協議始終未能完全解決中美兩國之間的分歧,但總算暫時為爭拗畫上了休止符。不過,消息似乎對積弱已久的成衣及紡織股沒有帶來太大的刺激,股價雖曾在消息公布後上升,但升勢稍瞬即逝,昨日又大幅回吐,原因是早前不少紡織股,尤其是龍頭股如魏橋(2698)和福田(420)均已率先反彈,現價已充份反映此等所謂的利好消息。

另外,今次的協議,我個人認為只是舊酒新瓶。好像美國在協議內提到會克制地使用中國入世時簽訂的242段條款,暗示如果受協議限制以外的其他中國貨品出口急升時,便會重新設置配額,換言之,中國仍會隨時面對受制裁的厄運。所以,表面上是中美雙贏的協議,市場仍以冷靜的態度對待之。
平心而論,即使美國以不同的方式打壓中國,但中國輸美的紡織品及成衣數量及總值,都能保持向上的勢頭,所以,如果單純以美國針對中國實施配額,作為紡織及成衣股股價下跌的誘因,解釋似乎有點以偏概全。
事實上,今次協議未達成之前,市場早已預期美國會以不同藉口及方式去打壓中國出口,配額的不利因素,理應早已反映在股價之上,但為何市場沒有明顯調高此類股份的評級呢?

結構出現轉變

我認識不少經營紡織業的朋友,他們都認為配額在中國入世前已存在,業務都是如常經營,所以配額本身根本不是洪水猛獸。
問題是,目前美國(甚至歐洲)一時一樣的態度,改變了買方的落定單的模式,令定單變得不規律,這才是紡織及成衣企業的生產規律遭擾亂,經濟效益受到打擊的真正源頭。不少企業為了繞過歐美等地對中國出口的制裁,紛紛把某些生產工序由中國轉移至其他地區,例如聯泰(311)便將一些加工工序轉移至香港及澳門,因而令出口成本上漲;而黛麗斯(333)則繼續將生產線留在泰國,以致成本較於中國生產為高。換言之,市場暫時不青睞此類股份,將其擱置一旁,並非純粹因為配額問題,而是部份企業已出現結構性的轉變。

大市仍欠明朗

當然,這個轉變並不足以令市場長時間看淡紡織股,因為它們現時皆照常營運,而當股價跌至某一個抵買水平,自然會有投資者捧場。就以上述的福田為例,股價由高位6.35元下跌至最低2.85元,主要是因為集團處理棉花存貨的失誤,令其毛利率下降,因而影響盈利表現所致。05年上半年棉花問題得到解決,已令其毛利率有所提升,而營業額增長亦保持穩定,其盈利能力將重拾升軌。保守估計,05年福田全年盈利逾2億元,每股盈利約0.25元,以3.525元計算,預期市盈率為14.1倍,以龍頭紡織股而言,此估值不算太貴。
問題是,目前整體大市仍受不明朗因素所困擾,股市何時見頂仍是未知之數,投資者要趁低吸納,都會選擇買強勢股如電訊及銀行,而非紡織股這類二線股份,因此,如果作長線買入紡織股,我仍覺得時機未屆,趁勢作短線買賣則無不可。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