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基金追貨建行破關

理財智慧:基金追貨建行破關

建行(939)終於在周三創新高,成交達到60多億,成為最多成交的股份,一洗上市以來的悶局。建行昨天更上一層樓,收市報2.50元,以新高收市,以一隻市值為香港第三大的股份來說,股價能有此表現,使人覺得背後總會有點東西發生。
昨天是建行被納入MSCI指數的大日子,而在此之前一天,建行成交大幅上升,使人聯想到兩者是有關係。指數的作用,是給投資者一個指標,用來量度股民財富的變化,而不少基金都以指數作為假想敵,就算不能跑贏它,也不希望自己管理基金的回報與指數距離太遠。
由於不少基金都是由外國基金公司所管理,所以他們都偏好採用外國金融機構所制訂的指數作為指標,較常見的是MSCI指數或者富時(FT)指數。

不想跑輸指標

對於基金經理而言,最好的情況就是能跑贏指標,如果不能夠的話,亦不要被指標拋離太遠,所以基金價值下跌不要緊,只要指標也是下跌便可。這樣,基金便較容易向基金單位持有人解釋。
但假若指標上升而基金表現升幅未能跟上,被指標大幅拋離的話,便很難向基金單位持有人交代。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購入指數的成份股,這樣基金表現就不會與指標相差太遠,不會「離群」。
建行被納入MSCI指數,因為市值龐大的關係,佔指數比重較大,因此,基金要跟貼指數,便要吸納一定數量的建行,這可能是近日建行成交大升的原因之一。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