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相識的朋友總愛問:「李登是你的本姓真名還是筆名?」
我行不改姓,坐不改名,蹲不改號,老早不再用甚麼筆名寫稿了。化名不頂事,不出三天就讓人揭底。筆名着實好比孫悟空那條尾巴,不管化了甚麼名都讓你藏頭露尾。
有時朋友又會問,你是大陸人嗎?只因內地老表愛用單名。其實古人多用單名,你看《水滸傳》、《三國演義》的人物,十居其九都用單名。孔子就名丘,可見取單名是舊俗,由來亦久矣。再說,一字勝二字,省事。
以前明星的藝名也多選用單名。「馬路天使」周旋原姓蘇,小時候讓周姓人家收養,改姓周。一二八事變前,她在演唱會上唱愛國歌曲《民族之光》唱得出色,上海明月歌舞劇社的社長黎錦暉就從「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那句歌詞裏,給她取名為周旋。
原來《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聶耳本名聶嘉祥,學名聶守信,人如其姓,耳朵特靈,善模仿。於是有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耳多」,又戲稱他「耳朵先生」。有一回參加華聯電影廠經理羅明佑的生日會,他表演了一個叫「非洲博士」的節目,滿堂喝采。羅明佑就送給他一個大花籃,上面大書「聶耳博士」四字。自那以後,他就改名為聶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