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洋公園劃清界線

與海洋公園劃清界線

呂漢光 香港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上月底,行政會議通過海洋公園重新發展計劃,工程費用估計約五十五億五千萬元,預計十年內還清所有貸款。特區政府會支持一半費用,即近二十八億元,當中,一半為政府擔保商業貸款,另一半則屬附屬貸款,海洋公園要自行在市場找餘下的資金。政府作出如此慷慨的財務承擔,難怪多家銀行表示有興趣提供融資。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與海洋公園劃清界線,讓海洋公園真正在市場運作,否則海洋公園只會成為另一大白象。
特區政府發言人指,重新發展計劃會在二○○八至○九年度第一期開幕後,分別直接及間接製造約二千六百個至四千個額外職位,未來四十年可以帶來四百至四百八十億元的淨經濟收益,至二○二二年時可創造約一萬一千三百至一萬二千八百個額外職位。

公布數據太少

從上述數字推算,海洋公園的翻身大計,展現出一幅美麗圖畫。但從過往的經驗看,特區政府的鴻圖大計好比空中樓閣,可信性甚低。
海洋公園有二十八年歷史,加上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海洋公園要重新發展,確實刻不容緩,但五十多億元投資,絕非小數目;再加上特區政府要撥出土地讓海洋公園興建酒店,特區政府的實質承擔比公布的數字高出許多。重建後的海洋公園將會劃分為山腳的「海濱樂園」及山頂的「高峰樂園」兩部份,分為七大主題區,更加建列車系統,讓遊客選擇坐「吊車」或「極速列車」登山。

翻新工程龐大

不管海洋公園如何擴建,設施如何完備,遊客會否大幅增加,誰能保證?海洋公園的如意算盤是否實現,只有時間才能驗證。但特區政府公布的財務資料少得可憐,立法會議員如何作出較中肯的分析,投票支持或反對融資方案?
根據海洋公園二○○三/○四年度的業績報告,全年盈餘只有九千六百萬,而翻新所需的五十五億五千萬元的貸款,預計十年內還清。即使不計利息,每年要償還本金亦高逾五億多,而利息還未見頂,最保守估計,每年單是利息支出亦遠超一億元。
筆者對海洋公園的樂觀推算抱有疑問。坦白說,筆者不能相信,海洋公園的重建計劃能令每年盈餘不足一億元的生意,瞬間暴增至每年逾七億元盈餘。
目前,海洋公園每年遊客數量約四百萬人次;迪士尼樂園開幕後,原先預計每年遊客數量會顯著減少,不過,幸好香港迪士尼的規模是世上最小,開幕至今負面新聞不絕於耳,海洋公園入場人次不但沒有下跌,反而輕微增加。翻新工程於二○一○年完成後,估計可以增加至五百萬人次,加幅約百分之二十五,至二○二一年時進一步增至七百萬人次。遊客只增加七成多,為何盈餘卻可激增七倍?當中有甚麼玄機?

接受市場洗禮

正如筆者在今年三月底於本報撰文指,海洋公園要在迪士尼樂園開幕後,才推出重建大計,實在後知後覺,而翻新大計充滿前特首「假大空」的影子。為了要獲得特區政府及立法會的支持,海洋公園所提供的數據,勾畫出一幅近乎完美的構圖,令港人對前景充滿幻想。
筆者認為對海洋公園的發展計劃,大可抱疑中留情的態度,若海洋公園真的有利可圖,為甚麼不直接在市場尋找合作夥伴,數十億元的投資,對香港這個金融中心來說,只是中型投資項目。
特區政府口中不斷指香港奉行「大市場、小政府」政策,但行動時卻以「大政府、小市場」為主導。既然海洋公園要透過重建來提高盈利,筆者在此建議特區政府與海洋公園劃清界線,讓海洋公園接受市場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