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國(前右)與同事張成(前左)擺出抬轎姿勢,希望與SallyRobinson(後左)及黃寶美(後右)等隊員能在「明德抬轎大賽」籌得七十萬元,打破公司去年籌款紀錄。
撰文:冼麗婷
攝影:凌樹輝
我每天在英國建築師NormanFoster設計的香港滙豐總行大廈上班,在開放式中空樓層裏,同事埋首工作情況一目了然。透明度高的辦公室沒有給我被監控的感覺。
我的銀行工作由巴黎轉到倫敦、由倫敦轉到香港,在這個精采城巿居住三年,我與家人都雀躍非常。我的第三個孩子去年在明德醫院出生,本月十三日是我三十四歲生日,當天我將會和不同國籍的三十一個同事參與「明德抬轎大賽」,與五十多個來自不公司的隊伍比賽,為本地弱勢慈善團體籌募經費。
感謝香港人很接受我們這些外籍僱員,我樂意出力為本地社群抬轎籌款。這是我第三次參與抬轎比賽,今年我是滙豐的隊長。
………………………………
以往香港洋行大班在山頂乘轎子的歷史我不了解。有人告訴我,中國轎子在宋代前已出現;外國歷史裏,轎子由法國發明、再傳入英國。
按資料記載,在十九世紀末的香港,兩個轎夫抬十五分鐘有一毛錢;四人大轎抬一小時賺不到一元。我們參加明德抬轎大賽,擔任現代轎夫很有意義。八人抬轎隊伍,前三後三順時針轉換位置,其餘兩人在側邊候備、打氣。比賽轎子重二十多磅,加上一個九十磅女隊員,對我們八人隊伍來說,已經非常吃力,可以想像,歷史裏的中外轎夫是何等辛勞。
………………………………
坐轎是不是權力的象徵?我想,坐轎的人,不論中外,非富則貴;但上世紀坐轎到明德醫院應診的人是很不同的,他們多是老弱、懷孕婦孺或是不便行動的人。而上世紀初開始的抬轎比賽是想鼓勵人使用山頂醫院,滙豐是當時最早參與比賽的四間英資公司之一;至一九七五年整個比賽轉為以籌款為目標。
在比賽裏,以我的體格、重量休想當坐轎人;真實生活裏,若可以選擇,我當然寧願坐轎而不抬轎。我們滙豐銀行的總裁兼行政總裁邵銘高,在過去的抬轎比賽主禮試過坐轎滋味,但我們沒有試過當他的轎夫。
………………………………
老實說,坐我們的八人大轎並不容易。我們競跑,「女轎皇」得戴着單車頭盔坐穩;坐轎沒有安全帶,往山下跑時,轎子也會向前傾,她得捉緊轎柱不要讓自己翻出來。但三十年歷史證明,比賽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