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淡水魚含致癌物孔雀石綠再響警號,食物環境衞生署上月中首次驗出深受市民歡迎的罐頭鯪魚也含孔雀石綠,其中包括珠江橋牌豆豉鯪魚及御品梅菜鯪魚,食環署表示已要求供應商及零售商收回及停售該批問題貨品。專家指孔雀石綠屬耐熱物質,油炸也不能分解,雖然含微量孔毒未必對人體構成太大危害,但批評當局沒有即時公布。 記者:梁洵瑜 麥志榮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醫生批評,政府上月中已驗出罐頭鯪魚有問題,但至今才公布,「雖然食一罐唔會死,但政府有必要話畀公眾聽,罐頭都有問題,好多市民屋企都買定啲罐頭鯪魚,等市民決定食唔食。」
鯪魚肉鰻魚含量高
食環署昨公布食物監察計劃最新結果,一萬五千三百多個食物樣本進行微生物及化學測試後,整體不合格率約為百分之零點三,其中在九千八百多個化學測試結果中,有三十九個樣本不合格,包括九個魚及魚製品樣本。
該署助理署長(食物監察及管制)鍾偉雄醫生表示,該署抽驗了五十二個食物樣本作孔雀石綠測試,其中包括十四個淡水魚樣本,發現九個含孔雀石綠。有問題樣本包括一個活鯽魚,兩個青斑、兩個鯪魚肉、三個罐頭鯪魚及一個鰻魚製品的樣本。該署發言人稱,三個罐頭鯪魚樣本只含微量孔雀石綠,分別驗出每公斤含有二點二、四及四點五微克孔雀石綠;一個鯪魚肉的樣本則每公斤含三十微克,鰻魚製品樣本含量最高,每公斤含九百八十微克。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書長陳育德表示,有問題活鰂魚樣本來自內地廣東省註冊供港魚場,現已停止該魚場供應,該魚場以前曾使用孔雀石綠,停用孔雀石綠後可能仍然有殘留。
業界早接通知回收
至於有問題罐頭鯪魚樣本的牌子及供應商資料,食環署發言人三緘其口,只表示全部是內地生產,署方已要求零售商及批發商停止出售該款同批次的食品,現時市面出售的批次並無問題,強調由於罐頭鯪魚含孔雀石綠份量很低,對公眾健康不構成危害。
惠康超級市場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在上月十三日收到食環署通知,指有兩牌子的罐頭鯪魚含孔雀石綠須停售及回收(見表),而食環署昨日再抽取其他批次的御品梅菜鯪魚的樣本。百佳超市亦表示已回收有關批號的珠江橋牌豆豉鯪魚。
中文大學食物及營養學系教授鍾厚賢指出,如果魚類在飼養過程中已吸入孔雀石綠,在製造罐頭時,未必可透過高溫分解。中大藥物及毒藥諮詢中心主任陳恩強指出,動物測試以高份量的孔雀石綠來進行測試,才證實會令動物致癌,但今次罐頭鯪魚含孔毒量低,長期食未必有太大危害,但贊同政府應全面檢驗活魚及魚製品。
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指出,現時在港市面出售的罐頭鯪魚有多個不同品牌,部份是深圳引入的水貨,質素難有保證。新界養魚協進會顧問郭誌有表示,自孔雀石綠事件後,現時輸港淡水魚數量只恢復七至八成。港九新界海外魚業批發商會理事長許漢文表示,內地已嚴格整頓各魚場,今次再驗出內地淡水魚有問題,業界推斷可能是有個別魚塘在清塘時不夠徹底,他擔心今次事件會再打擊市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