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 時事評論員
陳日君主教開腔了,他公開反對政改方案,要求泛民主派議員集體否決,呼籲民眾為爭取普選時間表上街。陳主教當然知道自己的份量。中國和梵蒂岡即將建交,難道陳主教不明白,他的公開表態會影響中梵關係嗎?難道他不知道,他這樣做會惹來梵蒂岡的政治壓力嗎?難道他不曉得,他站到反對的最前線,會影響主教的「前程」嗎?但他還是說了,義無反顧的作了道德呼籲。
陳主教說得清楚明確,政改方案不是民主進步,而是民主「散步」,方案只是帶港人「遊花園」,沒有具體方向,無法達致普選。曾蔭權三番四次強調,若立法會否決方案,政改就會原地踏步,陳主教確切回應,現在的方案就是原地踏步,要特區政府「不要騙人,也不要騙自己」。
陳主教立下榜樣
當部份傳媒站在一邊看熱鬧,等着看哪位民主派轉軚背叛的時候,陳主教振臂一呼,召集泛民議員在他面前許下承諾,即使政府作了偷天換日的輕微讓步,如果沒有普選時間表,沒有明確路線圖,都應該投反對票。乾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在公義面前,陳日君主教挺身而出,站在最前線,為民主力量立下了崇高的榜樣。
「告訴我,我會看見普選的一天嗎?」七十八歲老人近乎悲鳴的怒吼,觸動了不少中年以上港人的心靈深處,陳主教是一位已屆七十五的長者,他的感動肯定比年輕一代要深。
政客會否汗顏?
老人又在報上登廣告:「我已盡了一己力量,比我年輕的香港人,普選的希望在你們身上——信有明天的七十八歲老人」。一隻結合「普選」二字金黃色的火鳳凰,在黑暗中躍動飛舞,把黯然的周遭照耀得充滿希望。
陳日君主教和這位七十八歲的老人,為香港的民主前途勞心勞力,兩位都是令人肅然起敬的長者。
那些瞻前顧後、巧言令色,忽然轉軚暗設下台階的政客,在這兩位尊敬的長者面前,難道不會感到汗顏,羞愧得無地自容嗎?
一位中學生在網上論壇高呼,我今年十五歲,在我死的一天會看見普選嗎?這位年輕人未免太悲觀了,普選的希望在你們身上,但如果不爭取,民主的餡餅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普選是天賦權利
一位中年爸爸說,在爭取民主自由漫長的道路上,記着,你爸爸曾經出過錢出過汗。可不是嗎?○三、○四年的七一,當我們集體走上街頭,我們有計算過將有甚麼結果嗎?沒有。我們只懷着單純的信念,為了見證歷史,為了自己,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盡了應盡的責任。但奇迹出現了,二十三條立法擱置了,董建華下台了。人民顯示了他們應有的力量。
普選不是甚麼苛求,是所有文明社會理所當然的天賦權利。當我們都努力過,你們的兒女有一天會對你說:「感謝您們,爸爸媽媽,感謝您們當年的努力,令我們可以享受生活的藍天。」